妙手撷华萃,小扇生雅风
标签:
文学/原创随笔/感悟 |
分类: 原创随笔 |
清晨,两幅结趣文化交流的书法作品——《终南望余雪》,一幅是孙庶华先生的扇面之作,一幅是余跃斌先生的斗方之作。这两幅同一内容的书作,一呼一映,相得益彰,往来于文贤书友间的翰墨旨趣。其精彩绝妙,吸引了舞文弄墨的筱荃之眼趣与心趣,有若山水间的畅怀,筱荃不禁执笔赞叹这翰墨间的交流,更敬佩这种文化的自然结趣。只因贤者从来都是互相惜才,而赏之其艺术含量与艺术学养的。
穿行于文与字时光之河的筱荃,欣喜于文贤书友们的文学作品及书画作品的交流与往来。筱荃不仅能够从这些良师益友的作品与人品当中,汲取到精华,学其闪光点,同时,还能避及自己的不足,而提升自己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昨天的自我。筱荃非常感激诸多同道之良师益友们,正是这学术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更坚定了筱荃那文学的信心与信念,以及那文学的方向。
近日,筱荃又于国文委文化交流群,荣幸与孙庶华先生萍水相逢,并与未曾谋面的孙先生结遇为忘年之交。相识虽短,却有一见如故之感,这种久违了的感觉,源于书法与文化的交流。从而,这多日的交往,浓了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味道与境界。这是真正因文结缘的“志于道”,而结其文化佳趣之“游于艺”。
孙庶华先生,生肖为龙,既是文化学者,亦是优秀的国家工作人员,从军从政是他的职业,嗜书尚文是他的执著。而孙先生却并未嫌弃筱荃是平民百姓、芒履布衣。这位早年就曾担任过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诗人学会理事的他,名衔不止于此,筱荃免去那些俗套的名衔之详述。只述其为人坦诚醇厚,经历阅历颇多,其修道于文学与书法的求索与探究当中,创作颇丰,曾结集出版过诸多文学著作及若干书法集作。可他并不以此为炫耀,而是低调于文学与艺术的海洋,那般静默,于文学与书法的专注钻研当中,相融并共鸣出理论与实践,脉动成人生的乐章。孙先生虽是直脾气,却具文学之学养及书家之修养。有若王羲之所写:“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同兰静在春风。”亦如王羲之之联句:“世间清品如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
筱荃与孙先生多日以来的交往,都是文学与书法的交流,从而得到了孙先生的认可、赏识及关注,筱荃也一直关注着孙先生的书法与书信,并予以了归纳与整理。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之国粹,是非常值得敬畏的,也是十分庄严的,书法要讲究其根基,追根溯源的书作,当属神品。
而孙先生每日以书法形式写成书信,与文贤书友们交流,是相当难能可贵的!筱荃认为,这种传统之书信交往,更显弥足珍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与个性的彰显,彰显的既是人格之魅力,又是学养之深度及内涵之广度。
筱荃认为,一个人的认知很重要!但凡习书者,大多皆是人品高尚之君子,亦皆具字内功与字外功相结合之习书修养。正如叶恭绰先生于《写字的修养》一文中所写:“有志于写字学及欲成书家者,单恃技艺尚不足也。其最重要者,还在修养。盖我国艺术向重个性,要把整个人的人生观念、学问、胸襟,流露出来。此乃我国艺术特殊之点。亦写字的艺术例所应尔也。故欲其作品得艺术之精神,必须注意修养。”
针对孙庶华、余跃斌二位先生的书作,筱荃不敢妄自评论,更不敢造次。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而筱荃则是眼高手低,不知深浅于书艺,却又出于对孙庶华先生的敬重,故而撰文浅评,以备自己学习之用。
注目二位先生的作品,认真拜赏学习,真乃臻妙各异,结趣挥毫,书坛称奇。筱荃把两位先生交流之语摘录如下——
孙庶华先生观余跃斌先生斗方书作之言:高古隽逸,朴茂生奇。远有晋唐大气,似含沈(鹏)师法意。可敬可珍!隽逸含雄浑,高雅生神韵。大气书法!赏余先生书法新作,即兴匆报,言不尽意矣!
孙庶华先生并予余跃斌先生:“斌哥尊兄:屏鉴。扇字系今春写给济南省府机关好兄弟的,今晨发我,说要在一家刊物封底发,我坚决谢绝,只因字太俗,上有署,非专赠,我还于世,何必出丑!”
余跃斌先生回言:“顶好的,坚持自己是最好的,相信你。”
二位先生的谦逊,以及结趣文化交流之间的心照不宣,令筱荃感动,真乃如王羲之所写:“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筱荃特此为二位书贤撰联:巧手织华彩,灵扇纳雅风。并予以赠联:妙手撷华萃,贤人濡墨香。
孙庶华先生,每日书信往来于文贤书友之间,一封封短笺,古朴苍劲,刚直有力。书法,贵在守拙。一般人的作品,只写出了情趣、逸趣,写出了线条的柔美与清丽,而孙先生的书法,则是从中彰显出子晋唐之风韵,以及军人的果敢刚毅之风格作气,其楷书部分,受唐楷欧体之影响颇深,其行楷,也能让人感知出其书风结体取之于王羲之精华所在。孙先生那存筋藏骨之书作,以及那柔韧的用笔取势,当隐则隐,当藏则藏,不仅具有传统之书风,而且,颇具刚直正义,更是力透纸背,呈凛然之意境。孙先生确实笔存金石之气,特别是这幅行楷之扇面作品,既有王羲之师之韵,也有启功师之味,更有黄庭坚师之气,丹青飘香,结趣自然,章法结构自在其间,更是性格与品德的彰显。
正如中国书协理论专委会书法评论家娄晶舜先生为孙庶华先生所评:“文续书卷气,书存金石味。从笔法寻味,用笔方整,妍润强健;收放有致,自然流畅。从结体赏读,骨气劲峭,法度严谨;开阔瘦劲,神采率真。从局势品评,拙朴中见秀美,端庄中显灵劲;平正外生险峻,静穆中含雄强;严整中寓变化,挥洒中蕴法度;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铮铮兮似凌霜之松柏;布局疏朗有致,意态雍容大方。书者,集30年作文之功,法40年临池之道,集楷万例,尽窥众妙。浸润书体,陶然自乐;神形兼备,咄咄逼欧;向古汲取,自性抒发;集贤而后,由成一己。”
书法,于筱荃看来,就是一个人的体现,伫立于人群当中,一目了然,无须评说,人皆意会。据筱荃自己多年习书心得所悟,书法,越写,越不敢写;越写,越怕写不好;越写,越感知到书法的神圣;越写,越难以逾越古人。因此,要好好习书,好好研习书法,好好学习古人,从古人的结构及章法的精髓当中,慢慢去体味,慢慢去领悟,慢慢去汲取,慢慢去收获,慢慢去升华……
多写、多练,悟其书道及笔法,从严谨的临摹当中,融合自己的艺术思维与艺术理解,达到习书境界,总会拥有庄严的落笔。因此,无论何种书法创作,一定要心存对古往今来之书法圣贤们的尊崇与敬重,不说沐手焚香,也要是净心净手之作。因此,尽量不要展卷,更不要弄污书法创作作品,哪怕是习书日课,也要干净利落。
另,关于孙庶华先生扇面书作,筱荃除了学习之外,建议先生:对于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不仅要印章清晰,还要留存年月日及名字落款,以备留为后人考证之据。
筱荃敬重孙庶华先生能书擅文。孙先生的文化高深,其文学修养及文学素养,也有着极高的境界,其以学术之器,深藏于胸,淡泊名利,宁静志远,造诣于“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的境界。
筱荃急切地期盼着孙先生历时五年创作的鸿篇巨制《宗泽碑》——“天下第一卧碑”早日付梓,万家分享,流芳百世!
在此,筱荃祝愿孙庶华先生屡制鸿篇,艺海传世,鸿儒天下!
附:孙庶华、余跃斌两位先生的书作
http://s15/mw690/001qzLjRzy72RigpxdY1e&690
孙庶华先生扇面书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