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勤奋耕耘的著名农民画家王文礼先生

(2015-01-22 16:49:10)
标签:

文化

文学/原创

原创散文

原创随笔

原创评论

分类: 原创评论

勤奋耕耘的著名农民画家王文礼先生

 

                                                                                                 梁筱荃


国画,作为一门抽象艺术,不仅是靠理论来完成的,更是心灵的探索、尝试、抒发、诠释、境界,以及艺术喷发等。艺术的天赋,也绝非是偶然,而是最深刻的体验、实践,以及认知的必然。陆仙翁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因如此,才会诞生众多伟大的艺术家。而众多民间艺术家,亦如归隐的圣贤般,默默耕耘,孜孜不倦,潜心于艺术创作与艺术境界,而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天才。

201518日,由松原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由松原市委宣传部、松原市文联、松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了《长白风·松原情》蛟河农民画家王文礼先生的美术作品展。

一幅幅画卷,一幅幅长卷,都是以东北特色为主题:“白山松水”,“长白雾淞”,“山泉林木”,“长白姐妹峰”,“关东雪”,“长白四季”,“查干湖”,“银装北国”,“关东红叶”,“雪境”等等巨作,令人震憾。

来自于吉林省蛟河市的著名农民画家王文礼先生,古稀之年,以勤奋诠释着艺术生命。而他的作品,堪称当今画坛的又一独特风景,从横幅、条幅及百米长卷,笔下描绘出的,是纯正的东北风情,东北的山,东北的水,东北的林。从家乡风情,到长白情境;从吉林山水,至历史文化;从东北情,到祖国情。

从幅幅画作中足以感知到,他是如此这般热爱绘画艺术,艺术道路的探究,不仅起始于理论,更是付诸于实践。意在笔先,从其画作的意境,更能感知到他的艺术气息,艺术情怀,艺术修养,以及艺术境界。

就连画展当天,以及整个画展六天来,王先生都是手持画笔,争取着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为能够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而珍惜着时间,创作着作品。可以说,王先生触景就生情,只要是看到的风景,就能出现在他的画中;只要是说出主题构思,就能诠释在他的笔下。其画质,画速,真乃惊人!并且,一丝一毫都不会含糊。这就是一位勤奋耕耘的著名农民画家那真实艺术生命的写照。确实令人敬佩!

画展当天,松原画家王晓白女士,整个下午陪伴静观王文礼先生绘画,潜移默化中被这位朴实的农民画家的艺术精神及毅力所感染、感动。又因与其同为“王”姓同道。于是,邀请这位长者共进晚餐,并邀请我一起参加。

当接到晓白女士的电话得知,王文礼画家有意赠予我画作时,本就感动于展厅那一幅幅画作的我,更加敬佩这位朴实的长者。下班后,回到家,准备好文集回赠王文礼先生,并打算以拙笔为其写点什么。

晚宴时,共四人,还有一位就是王文礼先生的女婿武木振先生,而整顿晚餐,武先生都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说一句。这是很简单、很畅快的一顿晚宴,不似那些应酬之举,愉悦中交流畅谈,只要是谈到艺术,王先生就会滔滔不绝。从交谈中,也足以感知到,这位古稀之年的农民画家,不仅深深热爱绘画艺术,而且非常重视文化,并虔诚于绘画艺术,执着、勤奋地投入于艺术世界,珍惜着生命中的一切宝贵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当中。甚至还可以说,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艺术境界。听他综述,每天清晨,他就拿起画笔,从早画到晚,一幅幅长卷,如同血汗中创作的孩子,使他落泪,使他欢乐。从未追求过名和利的他,彻底地投入到了绘画意境当中,一直铭记着贝多芬所说的:“用痛苦换来欢乐!”

作为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北京书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的王文礼先生,曾多次参加过全国书画大赛并获大奖,众多国际友人及国内藏家和部分机关单位收藏了他的作品。而他却低调地忘却了这些荣誉,只记得他要创作出更多地国画作品。

观他的画作,听他的讲述,我内心感动震憾,居然还有这样的大画家,真可谓德高望重、德艺双馨啊!

相信,任何一位伟大的名家,也包括画家,都是有过切身地体验与共识的。特别是画家的那些采风,亲临,观察,感受,体验,实践,构思,创作,再通过意象,挥毫丹青,泼墨写意,来表达出所要创作的国画意境。他们于平凡中,经历着沧桑,跋涉于艰辛的艺术道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个中滋味,也只有执着于追求艺术的实践者,品尝过,懂得的。

王先生的艺术情结,根植于他的第二故乡——长白山,一方水土,培育一方才子,正是这东北风情,积聚了他无尽的艺术才情,其以东北黑土江河、山泉林木为艺术背景,来承载着其艺术梦想,勤学不辍,筱荃为其撰联:筑梦于国画,丹青写真情。

短暂的交流,感知到王文礼画家,总是把自己看做一个普通的农民,踏实地绘画。经他讲述,只因他遇到了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中国北京书画院执行院长——李清波先生。他的画作变得更加有价值,更具有意义。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命运的转变。聆听王先生的讲述,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其内心是那般感恩李清波院长。他说,正是李院长,让他的画走出了吉林省,流向了国家。也是李院长,诚心诚意地帮他精心策划画展,不仅宣传他的画,而且还帮助推销其画作,是李院长让他的画成为了珍品。当然,前提条件是王文礼先生的画首先具有推宣价值。王先生共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第一次,是在吉林蛟河本地,当时没有太多经验的他,引起了轰动。此后,第二次画展,也就是在长春举办的个人画展,引起了更大的轰动。这第二次画展,旨在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也就是这一次画展,王先生的画作于吉林省引发了热推,很快又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热销。于是,很多名家为其评论,很多记者进行采访,很多电台报刊为其宣传报导。王先生的应酬多了起来,但他却没有忘记创作,无论何时,他都是拎着笔去参加,即使是参加婚礼,也是如此。此次松原画展是王先生第四次个人画展。他以后的艺术道路,也将会继续举办个人画展。

王先生参加画展的活动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而他,却不放弃任何一分一秒的时间,画展时,他也画,别人采访他时,他也画,他的内心世界,想着的不是画的收益,而是时时想着,以有限的生命创作出更多的有关家乡、有关国家、有关自然、有关生命的画作。

原本就热爱家乡的王先生,笔下抒发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笔下抒发着家乡的四季变化,从家乡画到了长白山;从白山黑水,画到了山泉层林;从冬雪皑皑,画到了春江水暖;从夏之繁茂,画到了秋之收获……一百米长卷,二百米长卷,他达到了画痴的境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画家,一个具有思想的画家,正如他所说:“我要画出东北民俗文化,画出满蒙文化,画出辽金文化,画出东北的味道。”因而,他的绘画艺术就此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影线。他的构思与意象,与众不同,成为了冷门中的热门,成为了东北文化的形象代言。怎能不令人心生敬畏!怎能不令人钦佩!

他以一腔山东口音讲述,在他十多岁时,当听到地理老师讲课时,讲到东北如何如何好,有山有水,有四季变化,他一下就为东北着了迷。于是,他选择了到东北生活,这一扎根就是一辈子。而且,他还曾在我们松原生活过两年。因此,他这次选择在松原办展,就是这个原因。

画展的几天,王先生每天都绘画创作,其女婿武先生,则是每日默默无闻地进行幕后工作。王先生开始时是跪在地上画,后来,宣传部的孙文一主任搬来了案子供其使用。每天到访围观、求学问艺的人很多,王先生一画就是一天,一站就是一天。而王晓白女士这几天也一直陪伴着王先生,为其帮忙打下手,她为王先生先后买来彩墨、水果、茶叶等,并与王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晓白女士,孙主任,作为松原人,他们展现了松原人的真挚、热情、豪爽、仗义、豁达的形象及风采。二位令我感动,每天只要是一下班,或是双休日,我就会与晓白女士一同陪着王先生。王先生画展结束的当天,我开着车载着晓白女士、王先生及其女婿,一同游览了松花江一桥、二桥,松花江文化主题公园,滨江公园,并隆重宴请王先生及其家人共进晚宴,为其送行。短暂地相聚结遇是愉悦的。

听武先生介绍说,王先生创作国画,的确很辛苦,刚开始的几年,为了研习国画艺术,每天就是睡在画室,早起早睡,终于经过多年艺术体验,漫长的艺术艰辛,加之岁月洗礼,人生阅历,总算有了收获,取得了成就。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不但有了创作室,还收了学生,画作更具有价值。王先生获得了很多奖项,作品收录入编各种典籍。面对诸多荣誉,可王先生却说,他并不在意这些,而是为了真正地弘扬国粹艺术而努力奋斗。

王先生厚重的艺术形象及为人,给松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很欣慰在松原举办的这次个人画展,也为结遇到筱荃和晓白女士而高兴、而释怀。而筱荃和晓白女士,也为结遇到王先生而感到荣幸。我们欢迎王先生以后有机会再来松原举办个人画展。而王先生也欢迎我们去蛟河采风。

手捧王先生赠予我的画作《雪境》,内心感慨万千,筱荃定会好好珍存这如玉之作。王先生说,他在松原的这几日,每天晚上都会读一读我的文集,看到我写的《雪境》、《雪夜》、《雪情》、《飘雪的心境》等多篇文章,知道我很喜欢雪。于是,特别为我画了这幅《雪境》。

回味王先生那幅幅画作,领略他那“笔墨绘时代”的风采,传统之中,不乏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道路。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他身临其境到广博灵动的自然风光中的写生,更是与自然的共鸣,交融于意境,凝于笔端,妙笔丹青,一挥而就,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妙致毫巅,一笔传神,大气磅礴,惟妙惟肖,的确是妙笔生花。呈现给世人的一幅幅自然本真之力作,层次分明,亦令人如临其境。特别是长白四季那二百米画卷,从构思到成卷,从参展到艺鸣惊人,无不冲击视野。这就是一位朴实农民画家真挚虔诚的艺术情结与博大情怀,他那扎实的艺术功力,高尚的艺术境界,崇高的道德情操,不仅令人学习、借鉴、效仿,更令人尊敬!

临别时,内心默默地祝福王先生,艺术道路越走越宽,艺术生命之树常青!

 

                                                       2015-1-9起草于毓鸿斋

                                                       2015-1-14修改于毓鸿斋

 

http://s2/bmiddle/001qzLjRzy6PnG8uy5351&690

 

http://s6/bmiddle/001qzLjRzy6PnGchxPf25&690

http://s5/bmiddle/001qzLjRzy6PnGgcQOEb4&690

http://s7/bmiddle/001qzLjRzy6PnGAHU5E26&690
王文礼老师为筱荃起笔作画


http://s12/bmiddle/001qzLjRzy6PnGDuUAP4b&690
勾勒构思

 

http://s13/bmiddle/001qzLjRzy6PnGWfgFm6c&690
王文礼老师用了两天时间画作基本完成


http://s14/bmiddle/001qzLjRzy6PnH5t4KNad&690
晓白大姐同我一起品味欣赏王文礼老师的画作


http://s9/bmiddle/001qzLjRzy6PnH9nktq28&690
筱荃为王文礼老师打下手,晓白大姐让我戴上她的围巾点缀色彩~


http://s7/bmiddle/001qzLjRzy6PnHc9hfE66&690
晓白大姐说,筱荃为王文礼老师打下手,戴上有色彩的围巾,也像画家了~她就多拍两张


http://s11/bmiddle/001qzLjRzy6PnHfmXWi2a&690
筱荃与王文礼老师和武木振老师


http://s2/bmiddle/001qzLjRzy6PnHmvNFT31&690
筱荃为王文礼老师和王晓白大姐拍照,结果被武木振老师偷拍


http://s15/bmiddle/001qzLjRzy6PnHnjyFw4e&690
筱荃身后是王文礼老师到松原的画作《塞外明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