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 |
分类: 妇科 |
取标本前24小时内禁止性生活、阴道冲洗或上药。标本采集的方法有子宫颈刮片法、子宫颈管吸片法、子宫腔吸片法、后穹窿吸片法、阴道侧壁沾取法、阴道分泌物棉拭子涂片法等。
宫颈刮片是防癌普查的主要方法,对诊断早期子宫颈癌有重要价值。先用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干棉球轻轻拭去宫颈表面粘液,然后用木制刮板在子宫颈外口与子宫颈交界处(宫颈移行带区)以外口为中心轻刮一周,立即将刮下的标本向一个方向均匀地涂在有编号的清洁玻片上,放入固定液中送检。
阴道涂片可帮助了解卵巢内分泌功能,取阴道分泌物的涂片,应在阴道上1/3侧壁取材,然后固定、染色、镜检。
(一)阴道正常脱落细胞成分
鳞状上皮细胞:从外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开始,一直向阴道内伸延至子宫颈外口,均被覆盖鳞状上皮。于其脱落细胞中可见底层,中层,表层三层细胞形态。阴道内上皮形态与卵巢激素关系甚密切。
1.底层细胞又称深棘层细胞。分为内底层和外底层细胞。阴道涂片一般不应出现内底层细胞,仅在哺乳期、闭经后,阴道高度萎缩或创伤、糜烂时才出现。
2.中层细胞又称浅棘层细胞。
3.表层细胞:阴道上皮的角质层,又称为功能层,正常成年女性的阴道上皮发育良好,细胞的层次常维持到表层。在月经周期中阴道上皮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表层角化前细胞和角化细胞所占比率上的变化。该层受卵巢雌激素影响而增生或脱落,最能反映雌激素的水平。
柱状上皮细胞:涂片中柱状上皮主要来自子宫颈内膜和子宫内膜细胞。
(二)雌激素水平与阴道脱落细胞形态
阴道上皮受卵巢内分泌直接影响,其成熟程度与体内此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雌激素水平高时,涂片中有较多角化细胞,核致密深染;雌激素水平低时,涂片中出现小而圆或卵圆形,核疏松蓝染的底层细胞。因此,根据涂片中上皮细胞的变化可以评价卵巢的功能。
1.雌激素极度低落:阴道上皮萎缩变薄。脱落细胞以内底层细胞为主,核深染,可能有少数中层细胞。见于老年人和卵巢切除患者。
2.雌激素高度低落:阴道上皮萎缩不严重,以外底层细胞为主,可能混杂少数中层和表层细胞,粘液较多。见于更年期症状明显者,绝经后及年轻妇女卵巢功能缺如者。
3.雌激素中度低落:以中层细胞为主,其细胞拥护,混杂比正常较小的表层细胞。见于更年期症状轻者,年纪大而未绝经者、年轻人有闭经者。
4.雌激素轻度低落:以钝角的角化前细胞为主。染色淡,杂有少数中层细胞。这种涂片具有的雌激素水平正好能维持阴道上皮的正常厚度,较行经后期稍低。
5.雌激素轻度影响:细胞全属表层,以多边形角化前细胞为主加少数中层细胞。此涂片见于行经后或接受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时的患者。
6.雌激素中度影响:以角化前细胞为主,并有30-40%角化细胞。见于卵泡迅速发育或排卵前期,接受中等量雌激素治疗时患者。
7.雌激素高度影响:角化细胞占60%左右,涂片中几乎无白细胞,背景清晰,红蓝相间的角化细胞和角化前细胞显得非常艳丽,见于排卵期或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时的患者。
8.雌激素极度影响:角化细胞持续达60-70%。或角化细胞占90%以旧雌激素过高的表现,这种涂片可见于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子宫内膜囊性增生、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肌瘤等患者。
阴道上皮细胞在病理变化上分为四个阶段:正常——炎症增生——间变——癌。阴道细胞学诊断五级分类标准
1.Ⅰ级:基本正常
特征:细胞形态正常或基本正常
2.Ⅱ级:有轻至中度核异质细胞,但属良性病变范围。
特征:细胞核增大,核染色呈粗颗粒状,染色变深,但分布均匀,核与胞质比例增大,但无属正常范围。
3.Ⅲ级:有可疑癌细胞。
特征:细胞形态异形明显,胞核中度或重度增大和畸形,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略不均匀,胞核具有某些恶性特征,但不典型难以肯定其良,恶性,需复查。
4.Ⅳ级: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或有极少数典型癌细胞,需进一步证实。
5.Ⅴ级:有癌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特征明确且数目的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