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州塘头坪:南汉左仆射黄损的坊间传说(转)

(2012-12-30 22:39:54)
标签:

杂谈

 

连州塘头坪:南汉左仆射黄损的坊间传说(转)

http://www.qyrb.com/epaper/IMAGE/20121110/B1/B10005.jpg
  独具特色的南炮楼
http://www.qyrb.com/epaper/IMAGE/20121110/B1/B10007.jpg
  “桂香里”门楼
http://www.qyrb.com/epaper/IMAGE/20121110/B1/B10009.jpg
  镇东楼雄姿
http://www.qyrb.com/epaper/IMAGE/20121110/B1/B10006.jpg
  桂花溢香的“黄尚书祠”

(连州)黄世康 图/文

  在那烽火乱世的后唐时代,身处蛮荒之地的连州依然出现了不少名人才子:“诗价满江南”的孟宾于、一联“月沉湘浦冷,花谢汉宫秋”成名的石文德、“竹马”神话的邵廷绢、精通音律的陈用拙……

  当然,最教后人揣测多磨的还是南汉左仆射黄损的迷离人生,如今,无论你走进西岸黄家巷、抑或莅临连南三江珠尾冲、又或者辗转来到东陂塘头坪,黄损的坊间传说总能从其后裔的口中隐约传来……

  谜一:才子神秘“玩”失踪

  黄损,字益之,取《易经》中“损”卦谦抑节约之意命名,唐五代连州高良(今连州龙口、连南三江一带)人,后梁龙德二年(922)登进士第,后官至南汉尚书左仆射(注:尚书仆射为尚书令副,即副宰相。而到了唐代,由于太宗曾任尚书令职,即位后,便不设尚书令,而尚书左、右仆射实为宰相)。少慷慨,有大志,乡民习称其为十八朝官,传言其十八岁任朝官。初隐居连州保安静福山,筑室名曰“天衢”。后北游洞庭湖及庐山诸名胜,结交天下名士,与郑谷(都官员外郎)及宋齐丘(后相南唐)、桑惟翰(后相后晋)等人友善。黄损为人耿直、轻利重义,为民作了不少好事,曾捐资修筑高良之邪陂,灌溉甚广。

  据《广东省志·水利志·大事记》载五代大事一件:连州耶陂,南汉时(917-971),大臣黄损在其家乡连州“捐资筑高良之耶陂灌田,乡里赖之”。(“耶陂”即“邪陂”,耶与邪同音)

  另据明·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记:“……损为人该博多能,性轻重义,尝损赀筑高良之邪陂灌田,畴多所收,乡邦赖之……”可见黄损捐资修筑高良邪陂,引水灌田数千亩,乡民颂其德。

  才子黄损不但为连州最早书院天衢(约907至922年间)创建之始,还修筑邪陂做了一件乡民颂德的好事。此外,黄损还著有《桂香集》和《射法》,惜已佚,只在《全唐诗》、《全五代诗》里存有《公子行》、《读史》、《出山吟》、《书壁》等四首诗歌及一些断句残章传世。其中《书壁》又最叫后人对他后半辈子的离奇失踪浮想联翩:

  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销磨。

  惟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苏轼集》之《志林五十五条·异事》记,据虔州(今江西省赣州)赖仙芝口传:连州有黄损,五代时人,官至尚书左仆射,未老告退,一日遁去,归坐阼阶呼家人,其孙出见,索笔题壁云:“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惟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题毕逐去。其子归,询其状貌,孙云:“甚似正堂所悬画像。”其子辄悟,乃父黄损魂归视亲,怅惘不已。而据宋·阮阅《诗话总龟》也有类似的记载。

  黄损在后世的坊间传说里成为了神仙,所以到了清代,吴任臣为了写十国君主之事迹,收集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献资料,后来撰成《十国春秋》纪传体史书,云:黄损……已而登龙德二年进士第……高祖既嗣立,颇加亲任,损献十策……逾年,授永州团练判官,累进尚书左仆射。高祖取湖南诸州,其策皆自损出也。未几,高祖建南熏殿,雕沉香为龙柱,务极工巧,少不如意,辄诛工匠,前后十余人。损极谏,致忤高祖意。会宰相缺。群臣多推损,高祖谓左右曰:“我殊不喜此老狂!”无何婴足疾,退居永州北沧塘湖上,诗酒自娱,竟病卒。

  不难看出,《十国春秋》认为黄损在“极谏,致忤高祖意”、“我殊不喜此老狂”的情况下,不多久就以痛苦缠绕的“足疾”,“退居永州北沧塘湖上”,从此过着“诗酒自娱”的生活,一直到病逝。当然,接着吴任臣没有忘记民间的版本:“或曰一夕遁去,莫知其存亡。子若孙肖像事之。越三十二年,损忽归家,索笔题诗而出,人皆以为神仙云。”黄损的后裔,今东陂镇塘头坪村退休老师黄重才撰文见解祖先的离奇失踪,《书壁》一诗中的“一别人间”诠释仍活着,这“活着”乃“天堂”,而“天堂”是隐士修炼之处。诗人“归来”传递矛盾心情,他想离世俗远些,可又挂念人世的冗繁。回来后,由于其孙的不识,再次提升了黄损对“道”与“俗”的认识。一句“春风不改旧时波”,令诗人彻底觉悟离尘出世修行的决然。

  对于黄损的玄乎隐世,其实早在他“养在深闺”时也充斥着怪异的流传,一代才子,似乎注定一生神话萦绕。

  明人朱国祯(?—1632)撰《涌幢小品》记有一“庐山老人”言:“桑维翰、宋齐丘、黄损同憩庐山盘石上。有老人啸而至。谓桑曰:子当位宰相,然而狡狡,则不得其死;指齐丘曰:亦至宰相,然而忍忍,则不得其死;指损曰:子有道气,然才大位晦,不过一州从事耳。损曰:有才何患无位?叟笑曰:非所知也。桑相晋。宋相南唐。损在南海。虽位仆射,禄视州从事……卒以寿终……”清吴任臣据此传说在《十国春秋》写道:“先是,损学于庐山,与桑维翰、宋齐丘友善,每论天下事,二人自以为不及。常同游五老峰,暂憩盘石上,遇老叟长啸而至,指维翰曰:“公当位宰相,然而狡狡,则不得其死。”谓齐丘曰:“亦至宰相,然而忍忍,则不得其死。”独异损曰:“子有道气,可隐居,若求富贵,不过偏方一名宦尔。”后卒如叟言……论曰:用拙欲遵天祐之号,定保不与见过之谋,杰耻言星术,溷迹义和,矫矫之风,俱有足嘉者。赵损继秉国钧,不永所事。黄损才大遇啬,未展其能,惜哉!”

  谜二:真风流,抑或“杜撰”?

  然而传得更玄乎的当属黄损在冯梦龙编著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中,演绎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黄损是否真有这段“艳遇”?

  唐时最繁华的城市,公认为扬州第一、成都第二,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曰:“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文人墨客写唐时风云,也不忘烙入扬州的身影。

  据查,明代王世贞(1526-1590)为《太平广记》迷,他据唐宋三十三篇剑侠小说撰就的《剑侠传》之《虬须叟》主人公为刘损。(注:《太平广记》是宋初奉宋太宗命编成的一部小说总集,收上迄秦汉,下逮北宋初作品共约七千则。)

  后来,同样痴迷于《太平广记》的冯梦龙(1574-1646)自云“予自少涉猎,辄喜其博奥”,他编纂的《太平广记钞》,绝非杂凑欺世之流,却为纠正《太平广记》卷帙浩繁、内容烦琐、人莫之阅的弊端而作的删节改编本。期间,他创作了黄损版的《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综合《虬须叟》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分析,王氏作品刚推出社会恰逢冯氏出生,另王、冯都是《太平广记》迷,所以反观冯氏作品,似乎有“抄袭”之嫌:中和与乾符年代相近、人物商人刘损变秀士黄损、都是吕用之从中作梗、冯氏也塑造老叟及胡僧的侠义形象、结局是解救玉娥成功。当然,冯氏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忘添加“佐料”,以丰富人物形象,故事动人唯美,神仙术以“玉马坠”为线索,另以筝艺为依托,以才子黄损赠《望江南》“情真”表达爱慕之心,敷衍了一段香艳曲折的故事。

  因此,冯氏在文学作品演绎黄损与薛琼琼、玉娥的故事是时代潮流及个人情感流露的产物,跟连州才子黄损神秘失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然而,毋庸置疑,冯氏《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一出,同时期出现了《词统》编著黄损作《望江南》,再《玉马坠》、《天马媒》等演唐人黄损事,另《粤东词钞》及清代叶申薌(1780—1842)编《本事词》也载黄损题《望江南》等,影响深远。

  谜三:“塘头坪”之名起源

  据《黄氏全球通谱》记,黄损,由福建桂香桥落难粤北连州,妣刘氏,生三子:长子镐中、次子镐京、三子镐雍。另镐中公,妣李氏,生四子:万五郎居西岸黄家巷、志端郎居东陂塘头坪、志瑲郎居三江珠尾冲、贵能郎居泥楼墟东村。

  黄损后裔黄自志说,从志端公在塘头坪开祖之始至今繁衍了三十四代人了,村子最初名为“龙城坊”,因村西南东陂河有一龙塘陂,村后东北方有两座形似双龙的小山,故曰:龙城坊。后族人思先祖故地桂香桥,而黄损又著有《桂香集》传世,随即改为“桂香里”。

  查《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之《(康熙)连州志·舆地志》载:塘头坪。因此,至今为止,“塘头坪”村名至少叫了近四百年。对于“塘头坪”村名的由来,简单的缘由可能是早前村子有一大池塘,村子建于池塘一头的草坪,故谓“塘头坪”。而黄重才老人却解释,查《辞海》“堂头”注解为教派寺院中的主持。五代十国时期,道教盛行,黄损退隐成为道观寺院主持。后裔族人为了纪念黄损而用其“堂头”荣耀,将村子改名为“堂头”,只是由于社会的进步,出家的神权受到挑战而削弱,甚至带有贬义,最后,聪明的黄姓族人取“堂”的同音“塘”,这一改,既能纪念先祖,又不失庄重。

  千年望族 人才辈出

  走进千年古村塘头坪,一棵硕大无比的古榕醒目地矗立在村口,同建于乾隆十二年的“桂香里”和“镇东楼”门楼飞檐高翘。“尚德贻世代,书香振家声”,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黄尚书祠”为砖木台梁结构,古色古香。祠后外侧有清冽古井一口,曰“龙泉井”。中华民国十九年塘头坪村黄柱石撰《龙泉井序》:“吾村东南角有一井,名曰大井水焉。闻村中年逾者言此井百年前名曰金龟井……清同治间康有为祖父教学西溪,暑天入黑时,必汲此井之水,以止渴至秋而至……余将此井之名义更正,此井水乃石脉胚结,因名曰龙泉井……”时至今日,塘头坪村人遇到族中大事都会相邀黄家巷、珠尾冲、泥楼墟东村等黄损后裔一起座谈商议。因祖上功名,塘头坪村在方圆百里都是有名的文化乡,明代,村设“桂香书院”,上世纪50年代起有留美学子,千年长河里,重文兴教蔚然成风。正如《黄氏全球通谱》记载,志端后裔“居东陂塘头坪,辉煌显赫,名声大振,在当地成了望族”。

  附:冯梦龙《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梗概)

  唐乾符年间,扬州秀士黄损遇一老叟并献玉马坠给之。不久,黄损结识扬州第一名妓薛琼琼,相怜相恋。吕用之玩权把薛选入宫为乐妓。后黄损遇韩玉娥写《望江南》定终身:生平无所愿,愿伴乐中筝。得近佳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

  怎料玉娥落入涪陵江心,得京城返蜀的薛小娟所救。后黄损高中任刑部官职,控告吕用之镇扬时弄权害民之罪。吕用之闲居私第,差人四下缉访名姝美色欲强行占有玉娥。危急时,前胡僧给玉娥应急玉马坠变白马把吕撞倒。吕惊惶差人访高人禳解。胡僧解玉娥乃上帝玉马之精,须将此女赠予最恨之人。吕着人把她送去害黄损。后俩结为夫妇,岁时设老叟及胡僧神位礼拜。黄损官至御史中丞,玉娥生三子。

 

                                   (清远日报,2012年11月10日B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