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读书日的读书小结

(2020-04-23 13:10:06)
分类: 随感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正好做一个总结,看看这段时间自己都读了什么书。盘点了一下,发现最近读的与法律相关的书不多。当年上学的时候,老师说:心中有知识产权,何必朝朝暮暮。我把这句话发展为心中有法律,何必朝朝暮暮。只要心中有,读什么书都会读回来的。

下面是我最近读的三本书。

 

一、《城南旧事》

这是第二次读《城南旧事》了。第一次读它的时候,读完了第一个故事《惠安馆传奇》就放下了。因为预测到下面的故事也会是很悲惨的,怕影响心情。看来,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好的书,不是语言多么优美,词汇多么绚丽,而是这些都恰如其分,再优美会显得空洞,更朴实会降低格调。这本书做到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起了一个电影,叫《怦然心动》。虽然是不同的故事,虽然一个是镜头语言,一个是文字语言,但是两者在节奏上和艺术手法上是多么神似。

《城南旧事》的第二个故事叫《我们看海去》,讲的是一个小偷的故事。这个小偷既是个坏人,因为他偷东西;又是个好人,他偷东西是为了让弟弟上学。作者写到: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

书读的越多,人生经历越多,我们越分不开好人与坏人。除了人太多了,还因为人太复杂了。有人指责我们律师为坏人辩护,可是指责我们的人有一天也可能成为需要我们辩护的坏人

 

二、《自在独行》

谈到现代作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莫言。我还真没有怎么读过莫言的书,盛名之下无虚士,以后一定要读一读。我非常喜欢大西北的几位作家,例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自在独行》是贾平凹的散文集。

贾平凹先生是写散文的大家,上学的时候学过他的散文《一颗小桃树》。不过,当读文章成为学习任务的时候,就读不出其中的好来了。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纺车声声》感人至深,读着读着不觉泪下。记得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那英跟姚贝娜说:唱歌的时候,你不能哭,你不哭,才能感动观众哭。艺术都是相通的,贾平凹没有用多么感人的词汇,只是平静的叙述着母子之间的过往,但偏能让人深深感动。

这本书需要慢慢读,篇篇都是好文章,只是作为散文集,所讲的故事和表现出来的情感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如果读快了,情绪还停留在上一篇文章里,就不能很好的品味与享受正在读的文章了。

 

三、《写作这回事》

或许你不知道斯蒂芬。金这个人,但是你非常可能看过电影《肖生克的救赎》。电影《肖生克的救赎》改编自同名小说,这本小说就是斯蒂芬。金写的。除了这本小说,斯蒂芬。金还创作了很多本畅销小说。所以,这个人写的如何写作的书,一定是值得看一看的。

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以为这是一本严肃的关于写作课的书,像是《七十二堂写作课》(这本书我也非常喜欢)一样。读起来发现这不是一本板起脸来教你如何写作的书,而是作者在讲他身上发生的与写作有关的趣事和他对写作的思考。这本书也讲了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或者一个好故事,但是把这些知识性的东西放到了故事中,增加了可读性。

在讲到修改文章的时候,作者写到:第一稿是写给自己读的,第二稿是写给别人读的。我深以为然。作者是自己作品的第一位读者,我们首先为自己负责,自己都读不下去的文章,还是别让它面世了。另外,作者看懂的文章,读者可能看不懂。因为读者毕竟不是作者肚子里的蛔虫——文章中有的地方是基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心中潜藏的故事等等,作者经常会忽略这些东西,没有把这些写出来,读者自然就难懂了。

例如,我写一篇有关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文章,如果我没有说清楚什么是信息网络传播权,它与著作权是什么关系,与它并列的还有那些权利,除非是那些同样研究知识产权的朋友,其他人看起来就非常费劲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都是读书的好处。愿大家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