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
(祖国北疆极美的界河风景线)
从太平沟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160公里后方出大山,路经远古存在恐龙的地方嘉荫县,再紧贴黑龙江、沿边防公路行驶200多公里后,终于在傍晚时刻到达了鄂伦春族的聚居地逊克县。
这一路先是山峦绵恒、丛林密布的小兴安岭秋色风光,过嘉荫县后便是秀美的黑龙江两岸江景风光。沿途人烟稀少、村庄散落,江对岸的俄罗斯村镇及双方哨卡清晰可见,构成了一道祖国北疆极美的风景线,可以说,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嘉荫县隶属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南与萝北县、鹤岗市为邻,西与伊春市、逊克县接壤,北、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里历来冬季漫长,属气候严寒地带(9月就要备上薄羽绒衫了)。嘉荫县被誉为“恐龙的故乡”,因为这里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罗斯地质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出的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恐龙化石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现陈列在圣彼得堡的原苏联地质博物馆内。这条龙是中国出土的第一条恐龙,也是中国流落到国外的第一具恐龙化石,人称“神州第一龙”。
著名的世界十大河之一、中国第三大河流黑龙江,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一条亚洲大河,嘉荫县至逊克县这段属黑龙江中游。
黑龙江原为中国内河,仅次于长江、黄河,为第三大河流(中国四大河流: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黑龙江4440千米,珠江2214千米)。清代,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黑龙江的上中游被划为中俄两国界河,哈巴罗夫斯克以下的下游被划归为俄罗斯内河。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线划清。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其上源为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大兴安岭西坡;北源为石勒喀河,其上源为鄂嫩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肯特山东麓。以南源额尔古纳河为河源,全长4440公里(在我国境内的长度为3474公里),在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鄂霍次克海峡。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黑龙江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别称,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而得名。黑龙江两岸土壤多为具有大量腐殖质的黑土,流经黑龙江的水流冲刷岸边的土壤,使黑土沉入江中,沉积在江底。所以,就是在水体清澈的地方看黑龙江,映现出的水往往也是黑色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