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召
(全国最大的一座释迦牟尼银佛供奉于此)
大召是内蒙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又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被尊为“皇庙”,清朝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都曾歇宿过大召内。
大召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大召还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寺内大殿是整个寺庙中唯一一座汉、藏结合风格的喇嘛庙,大殿前阶下,有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扬威。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2.55米高的释迦牟尼银佛像,距今已有4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银佛,由尼泊尔工匠制作,用纯银3万两铸成。银佛的前面是通天柱,有飞龙盘于其上,在银佛的左右分别是宗喀巴和达赖喇嘛三世、四世的铜像。据介绍,当年银佛落成时,西藏的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成为大召的“三绝”,且都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大召内的明宣德炉、清康熙皇帝用过的龙凤孔雀伞、康熙皇帝时皇宫的8个珍珠八宝宫灯、康熙皇帝的“万岁龙牌”、清乾隆皇帝赐的鎏金财神、明清两代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关于大召山门屋檐下悬挂的“九边第一泉”名匾传说:“九边第一泉”是指大召前的玉泉井。相传,清代,康熙皇帝率军西征,返回京城时途经呼和浩特在大召门前歇脚。时值酷暑,大队人马口渴难挨。这时,皇帝的御马突然奋蹄刨地,蹄落处涌出一股清泉,自此泉水长流不绝,于是有了“御马刨泉”的传说。以后,人们在泉水处修筑了井台,供人饮用。因井水清澈甘甜,如玉液琼浆,久而久之,便又有了“玉泉”之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