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2015-12-13 16:24:38)
标签:

环游见闻

四川绵阳市梓潼县

七曲山大庙

文昌宫

张献忠家庙

分类: 23省、市、区大环游见闻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394.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七曲山大庙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这里,山势雄奇,峰回路转,巍巍庙宇,依崖而立,乔木垂荫,风光秀丽,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七曲山大庙旧称“文昌宫”,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专庙。中国尚文的历史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唐朝武则天以来,历代科举制度以其强大无比的统摄威力,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会想到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这也是中国各地文昌宫和观音殿、关帝庙一类,看似宗教,实际却更能迎合民俗而广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自元代开始梓潼七曲山大庙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

    现在的七曲山大庙共有殿宇楼阁二十三处,精工的雕梁画栋,成为蜀中最精湛的古建筑群。大庙里有10尊明代铁质铸像及铁铸花瓶等珍贵文物,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达4.7米,重30吨;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万斤。这些造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也为川中所少见。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此山时,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之名便名扬天下,更是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曾将大庙认作“家庙”。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七曲山大庙还以挺秀的古柏闻名。这里的古柏,层林冠盖、四季常绿,疏条交映、幽雅静谧。翠云廊古柏闻名遐迩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张飞率兵过此,因天热酷暑难当,遂下令兵士植树遮荫。据说奇迹出现了,居然“上午植树,下午成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到了明代,剑州知州发动百姓在古驿道上遍植柏树数十万株,给后人造就了这条翠云廊。翠云廊上的古柏,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观,来此必应观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