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2014-03-14 08:28:48)
标签:

环游见闻

美丽中国

庐山仙人洞

庐山太上老君殿

庐山御碑亭

分类: 23省、市、区大环游见闻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146.江西省庐山-仙人洞(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庐山仙人洞

(太上老君殿、御碑亭)

 

    仙人洞是一座自然天成的砂岩岩洞,洞高7米,深达14米。洞顶的崖石有如一只巨大的手掌倒置,掌上五指参差不齐,间落有序。自古佛手摩僧顶,这是仙人洞第一奇观。在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两眼,俗称“雌雄泉”,不管洞顶上水珠挂有多少,始终象有人在调度一样,雌雄两泉同时一滴一滴往下滴,这是仙人洞第二奇观。这两个奇观,成了仙人洞的镇洞之宝。

    仙人洞相传是八仙之一吕洞宾修道成仙的地方。自人们发现此洞后,便长期成为佛教徒们拥有的圣地。他们在这里参禅悟道、缘崖建屋。据佛教典籍《五灯元会》、《景德传灯录》中记载:禅宗青原七世行因禅师在佛手岩修行,南唐李氏皇帝三次召见他,行因禅师也不离去。南禅临济十世传人修已禅师也曾在此参悟。这里的灵泉秀水曾留下了许多佛门大师的身影,淡云浓雾让他们悟出了禅机。“佛手岩”石刻上的题识“宝佑三年”,告诉我们已过去的千年岁月里,佛教在这里有许多辉煌。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至清朝后期,道人到此后,为了冲淡佛教的气氛,经过很大的努力改化,将吕洞宾又请回洞中供养。

    仙人洞右边的太上老君殿,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这是仙人洞道院的主体建筑,是现在庐山道教重要的活动场所,成了道教的福地洞天。

    御碑亭位于仙人洞圆门西10米处。御碑亭为古白鹿升仙台,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立周颠仙碑并建亭,故而得名。碑亭方形,宽5.8米,高6米,三面有门,北面无门。正门横额刻“御制”二字。庐山的御碑亭,不仅仅是因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加多的是因为它默默的注视着岁月的变幻,一直保留到现在,有600多岁了!

    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建造这个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对江西人的感激,但其背后有深刻的政治原因。朱元璋穷苦出身,在当时封建大一同的思想下,老百姓和朝廷中的官员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朱元璋就借运送碑石的契机来向天下宣扬他的君权神授,证明他是上天指定的唯一统治人选,所以他在登上皇位以后运送碑石至庐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