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2013-07-20 10:30:30)
标签:

美丽中国

自驾旅行

金山寺

慈寿塔

白龙洞

分类: 23省、市、区大环游见闻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65.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金山自古名称很多,古人把扬子江比作香水海,把这座山比作《华严经》里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形成“寺裹山”的独特风貌,素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禅宗古刹。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金山志》记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初建时又称“泽心寺”。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宋代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明僧佛印住持期间,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规模宏大;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陆法会,而施田百亩,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举行盛大水陆到场,命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达1500人。可见,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在历史上便享有盛名。金山寺也因此而名声日盛。

    南朝、唐朝时,寺名均叫金山寺。北宋真宗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宋徽宗时(1101--1125年),因崇尚道教,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宋钦宗、徽宗被金兵俘虏后,又复名龙游寺。从元代起,又称金山寺。清康熙南巡时,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尽管这块匾额至今仍挂在寺的门楣上,但仍以金山寺名远播海内外。它与宝光寺、文殊院、高旻寺并称为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

    乾隆历次南巡金山时曾留下7块御碑,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金山寺最引人注目的是立于见山之巅的慈寿塔,这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宋代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法海洞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裴头陀相传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居此洞。《金山志》有关于此洞的记载:“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头陀压胜去之”。裴头陀与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是毫不相干的。裴头陀刚到金山时,殿宇破落,满目荒凉,于是他带领众增,披荆斩棘,修耷房舍,种植蔬菜。一日,刨地得金,经官府奏报朝廷,用黄金维修寺庙,名金山寺。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外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的文人骚客。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此话自有一番道理,当你游览金山之后,便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