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桩法证道】形意拳名家王国平老师《形意内功三桩》略述

标签:
形意拳王国平形意内功三桩李桂昌站桩功 |
分类: 形意拳 |
一桩顶三功:易筋、易骨、洗髓。三步功夫皆可在桩功中证得。
易筋:筋长力大,骨髓坚实
易骨:气敛入骨,气贴脊背
洗髓:天一生水,清虚脱换
https://static2.ivwen.com/users/9082221/5fc36a8cd1ba09bff3bd72441b829fde.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形意内功三桩,平正朴实,拳理精邃巧妙,而且具有开发人体潜能的妙用。
.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习武者也应息心绝虑,以至诚站桩。内要心意坚,外要身手勤,意坚必诚,诚则静,静则虚,虚则灵......。由身表的修习合于心意的觉知,达到“开合有术、聚散有形,内外相合,人天相感,虚尽实生,一点灵光吊在眉”的境界。
知道了,不一定能做到
知道了,要能做到
才是好学生!
.
在功理上,以动静、五行、内外六合、二十四法为开宗明义,是传统武术各门派中修炼功夫的独特法门。
认真修持站桩功法,要有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恒心。还需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如此,日久功深,诚非偶然。
沈寿先生因果诀:
“拳以桩为根
桩以拳显神
桩无拳不灵
拳无桩不稳”
站桩功和拳法的练习,是通过外形动作的束展开合和隐于内的阴阳虚实显露出快慢节奏。
何为快?火烧身,如皮肤燃火星,如晴天霹雳!.
何为慢?千钧坠地,如五行山镇压孙行者!
站桩要求上虚下实,轻重沉浮静中触动得宜,行拳要求轻灵松沉,柔韧挺拔,在意不在气,重神不重力,虚尽实生。
行拳,慢动找劲,越缓而心平气和,越凝神而意愈充实如太仓,越稳而势愈圆,越细微而节节贯穿越无阻。
更有如王芗斋老先生说:“欲动又止,欲止又动,动乎不得不止,止无不得不动之意。”
慢慢练,缓缓行,绵绵不绝,如瀑布流云,如行云流水;似水中游泳,体会自身与水之阻力。忽而振臂,双手如推山,风曳杨柳,犹如珍珠滚玉盘,圆活自然。如此返沉着于轻灵,此既“一动无有不动。”
化清虚静于沉着,此既“一静无有不静。”如此站桩、行拳方谓入室弟子。持环得枢,意趣横生,观师默像,得师神韵,得师真传也。
站桩工夫,三桩为变桩换式,方便善巧。整体要求桩法必须练出圆活松沉,凝如山岳,气似灵犀态势。其中壹志凝神,抻筋拔骨,贯劲练气之法,尽在师训中,按工夫进度口传。
站桩状态,体内微妙变化,与身心变化紧密相连。将周身散乱之气,收回。凝神气聚,调伏心猿意马,神意即不外驰。
如能真知站桩理、法,攒簇五行,和合四象,调和体内之阴阳,属武家上乘之法门。
动而练桩者,乃炼形化精,补漏健形之法。可使五谷化精,炼精化气,自然疏经通络。元气充实,祛病除疾。
定而练心者,乃炼气化神之法。
动静不二者,乃炼神还虚之法也。
精不妄动
静也肃穆,莫可撼移
动亦灵妙,莫可窥测
天君泰然,百体令从
站桩功是在相对的静止状态中,于无劲中求有劲,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桩功定劲的形态,充分体现了在“静止状态下的内动”是蠕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把拳术的表现形式“拳套招法”隐藏于桩法之内,化繁为简、化有为无,反复训练意感神识。借劲意练桩行拳,是以意行拳;五际飞空,将意念置于桩法拳法之外,化无为有,锻炼形体筋肉,骨胳。
法自虚无(真空)而生妙有,人心能静,可令体松,可生精、化气、凝神,是谓“静生光芒”,无为而至有为也。
炼精而化气,炼气而化神,炼气而化虚。此是自有为而至无为也。
古人云:佛家以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明心见性;道家以金丹为宝,上日下月合是丹,继而日月合明。有中无,无中有,武家即所谓的内劲是也。
拳无拳,意无意,技到无心拳始真!站桩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意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矛盾相生)
行拳中,神犹雾豹、气若灵犀;远离具象,出手成势,着随意兴,达到“拳技无法动即是法”的境界。
着法由熟而渐悟懂劲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无极势
浑圆桩
三体式
劈拳
三桩一劈拳,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