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画 雅与俗之间的关系

(2014-06-21 16:20:35)
标签:

王雪涛

写意牡丹

砚云

砚云牡丹

砚云斋

http://s13/mw690/001qz73Xgy6JQIfBspm5c&690雅与俗之间的关系" TITLE="中国画 雅与俗之间的关系" />

http://s12/mw690/001qz73Xgy6JQIfWbzBeb&690雅与俗之间的关系" TITLE="中国画 雅与俗之间的关系" />


雅与俗是中国画格调的一个范畴,一个学画的画者,他的学识 阅历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胸襟宽阔与否,都决定着这个画者的绘画格调。这样就同时显出来了每个画者画出来的作品的不同品味和格调,这也成了一个画家作品高低雅俗的一个原因。

怎么样避开俗气是最重要的,应该在文学 历史、哲美等方面,还要有宽广的胸襟。高尚的品格。这些都是奠定作品格调的重要因素。北宋画家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有:“作画之病者众矣,惟俗病最大。”黄庭坚在《豫章黄先生文集》中也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雅与俗 是并列存在着的,它们的产生是由于每个人的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产生的。

一个画者如果单纯的从笔墨 技法上 单一的提高和改善,是改变不了其作品之俗气的。这是个心灵上的,思想上的问题。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提高个人的修养与阅历,具备高尚的人文品格与审美情操,才能或有所改变作品中的俗气。雅和俗最早的分野是出现在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贵族为雅 平民为俗。它代表着一种统治阶级的规范之内的阶级区分。

《荀子.王制》中就有:“使俗邪音,不敢乱雅。”这里的俗 特别指的是那些不懂规矩的平民。在当时的社会来看 那些贵族人 统治者认为自己是高雅之人,他们认为自己是高尚的,文明的。有礼仪的人。而那些平民百姓就是俗鄙之人。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慢慢的进步 俗这个字眼在社会中又发生了变化。因为文人士大夫的介入,致使雅与俗的内涵和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于是就形成了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市侩、目光短浅的人,其中也包括达官贵人在内,都被文人看做“俗”。

而只有那些追求远大、品德高尚、学问深厚的人士才可以称“雅”。这样雅的内涵就发展为文人逸士的代名词了。成了文人的专属名词了。

那时的人,品评人物不仅看外表,更重内在精神气质。南齐谢赫在《画品》中说:“夫画品者,蓋众画之优劣也。…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在他看来,画的高下,首在品格。而传统绘画中的“雅”,实际上就是品鉴之风的延续。

在文人学士眼里,如果眼界不高,识见不明,则不足以言画、言书;而俗则更是不入品鉴了。有修养的画家崇尚自然之性,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并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怀洗涤自己的胸襟。

为了准确推敲“雅”与“俗”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得要弄清楚历代画家所贬抑的“俗”在中国画中的含义。历代文人们所称的“俗”,实际上是指绘画中取媚于人、装腔作势和附庸风雅的绘画作风。画家心地不干净,人俗而导致的画格之俗。

只要画工做到了“心淡若无”,只求艺术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也一样会去愚而生智,去俗而至清的。

无论是雅与俗,如果是出于天性、出于肺腑者,必臻于雅;而出于某种庸俗的目的,并刻意去追求的必趋于俗。一些文人所作的画,也是天然为雅,做作为俗的。从上面的剖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画的雅与俗实际上是画家文化内涵与学养在绘画中的独特体现。

一个画家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其对绘画的领悟也会大打折扣,而画品的高低又决定了画家水平的高低,真正的艺术需要学养的全力支撑。

​“画,心之文也。学画当先学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合而能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