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1470-1559)云:“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石涛(1642-1718)亦云:“笔墨乃性情之事。”
以上是中国画的大师对中国画笔墨关系的描述.这也就说明了个性和学养与用墨的关系十分密切。
元代画家倪云林体弱多病,好佛道,诗有禅味,其性好洁,画也显和特别洁净。作品清远静逸绝少着色,其惜墨如金的墨法如其人、如其性。
明代画家徐渭饱经忧患,历尽坎坷,家庭变故,科场挫折,使一代奇才颠沛落魄不能得志。他是明清大写意画派的开山大师。只有淋漓畅快的泼墨法,才能使其把胸中块垒化成满腹墨水喷泄于素宣之上。这又体现了墨法和个性的高度统一。
在中国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在他们的墨法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情感、学识和思想。其作品如石涛所云:“参天地之化者也”。我们在他们的优秀作品中看到的无非都是大千世界的万千法身而已。墨法是水墨画的重要绘画语言,是宇宙法则的体现,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当一个画家,在个性上经过了洗涤.磨练.又经过了长时间的文学的艺术修养.加上对生活的不同的看法,感情中的流露.对笔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的.这就是画外之功.这正是石涛所说的."笔墨乃性情之事".它里面包含了作者极大的个性在其中,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是画不出磅礴大气的作品的.一个锋芒毕露的人,也画不出来稳重含蓄的作品.这就是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的道理.我们在学画的同时,还要先学做人,先要洗涤自己的个性.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多去关怀别人,去体会生活.时时的站在不同位置的人的立场上去观察他们.理解他们.这样你的作品就不会离生活太远了.------------画品人格自然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