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光荏苒(三)
(2022-08-04 16:33:20)
三、学习篇
父母自从结婚以后,便是两地分居,各自偏守一方,除了无尽的思念,就是一门心思地筹划调动工作,那时候什么都慢,书信也慢,车马也慢,但人心却是稳稳的,日子总是充满了希望。由于父母是双职工,外婆、爷爷都没有退休, 1971年春天,夏如冬出生了,出生后便跟着母亲一道生活,在那个偏僻的炎热的小县城,我恣意的生长,哭闹,全然不顾母亲的劳累,等我长大一些后,就像当时绝大数的孩子一样送到老家由爷爷来带,所以那时候,父母都在工作的,孩子们的童年也是没有父母陪伴的,但孩子多,大家相互玩耍,嬉戏,也快乐地成长了。有人说“生于70年代的中国人经历了中国发展最快的五十年”,他们是中国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便是这个时代的经历者,刚出生时,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那时候国有企业是每个人都羡慕的单位,有固定工资,单位福利很好,有医院、食堂、学校,洗澡堂,体育场,我们是别人口中的"厂子弟",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在一起求学、生活,甚至以后工作都在一起,我们像是生活在这个三线城市中,又像是独立于这座城市而存在。
小时候的日子总是慢悠悠的,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子产品,但我们却拥有湛蓝的天空,深遂的星空,书是我们唯一的朋友,也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几本小人书,我们会消磨整个下午的时间。那时候刚兴起科幻小说风潮,《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描绘的超大的墨水笔,有翅膀的汽车,能自由上下的滑梯等等。还有什么探索宇宙的杂志,什么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我们会找很多书来看,而且还组织了兴趣小组,梦想自己能成为宇航员,能探索太空的奥秘。那时候,学校布置的作业不够多,没有补习班,没有课外题,没有升学压力,也没有就业的恐慌,我们做完作业,就是和亲密的朋友聊天,说心理话,会在街道上来回的走,谈天说地,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对方,和我们最亲密的是朋友。
特别是炎夏的夜晚,是我们孩子的天堂,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搬着凳子,拿着蒲扇,在空地上乘凉,闲聊,我们所有的孩子便聚在一起,跳房子,玩连电、攻城,扔沙包,再热都拦不住我们那颗爱玩的心,一直到下半夜,酷热退去,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想想当时,人与人充满了真诚与信任,没有猜忌,没有怀疑,更不会有伤害。
夏如冬在这个厂子弟校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部就班地升学上来,学习既艰苦又快乐,成绩还可以,如愿考上了大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