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周三 阴
信念:相信我会越来越好,相信我的家庭会越来越好,相信我的孩子们会越来越好!
在图书馆偶遇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从书架拿下来,作为这次来借书的选择对象,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字,我并不陌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书桌上刻着的“早”字,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纪念刘和珍君》提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滔天血债!《少年闰土》那个活泼的不谙世事的少年永远活在了我心里!如此等等等等,但是关于鲁迅先生的婚恋、家庭,我是了解比较少的。今天能读到这本书,
让我更清晰地感受到鲁迅先生更丰满更立体的一面,仅仅作为人的这个个体,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几点拙见,分享如下。
1.鲁迅先生与朱安的包办婚姻,是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悲剧,他们俩都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尤其是朱安。个体在社会大背景下是非常非常渺小的,尽管鲁迅先生是这样的大文豪,这样的民主战士,也免不了落入世俗的旧封建礼教的束缚中!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时光祭奠了这桩无奈又无爱的婚姻!因为鲁迅是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遭遇自然被人看见,被人知晓,然而在那个年代,又有多少个被摧残的青年男女隐入了历史的尘烟里?然而,鲁迅先生是那个时代里杰出之辈,他有能力去创造自己的事业,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对于包办婚姻,他可以选择离开,然而在那个年代,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倘若没有选择,那这一生的时光都将耗尽在绑架的婚姻里,这是何等的残酷!可怜可悲的朱安女士,脑袋一生被封建礼教思想占据,完完全全的成为了包办婚姻的祭品。
2.鲁迅
许广平、朱安,貌似不符合伦理三角恋,但是他们三个的心里都散发着人性最纯真、最朴实的善良!首先说鲁迅先生吧,在无奈的情况下,接受了包办婚姻的事实,但是后来他完全可以与朱安解除婚约,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尽管如此的不喜欢朱安,但是他一直为朱安的余生考虑,自己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却承担着一个男人的责任与付出;他与朱安没有肢体接触,几乎也没有言语交流,但是他始终给她的生活托底,给她的生活提供保障,这样的成全与付出是很难得的!再说朱安吧,朱安女士没有受过教育,也知道鲁迅先生不爱她,但她一直照顾着鲁迅先生的生活,“体面”的退出,从不打搅,身处一院,却始终隔岸观火,默默的做着份内的事情,再者,当许广平的儿子出生后,她在心里把海婴当作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健康,没有嫉妒心,没有区分心,这是人性里最原始的善,是大善!最后的许广平,她与鲁迅先生结合后,对没有受过教育的朱安,从来不诋毁,从来不评判,他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与先生的挚爱,出自她的本心,与先生的爱是他们两个人的事,而没有殃及其他人;况且,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她一直承担着资助朱安生活费的责任,直到朱安逝世,这是一种伟大的担当!在她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人性善良的光芒!
3.在婚姻生活里,价值观和情绪价值最重要。鲁迅先生能和许广平最终走到一起,始于俩人的价值体系,鲁迅先生博学多才,许广平思想开放,他们书信里无不有透着你懂我所言,我知你所想,同声相应,同气相投,真真正正的心心相印,在鲁迅30年的创作生涯中,有许广平陪伴的后10年超过了他前20年的创作总数。这不得不说许广平给鲁迅先生提供了良好的、不可估量的情绪价值。当然,鲁迅对许广平的宠爱、珍惜也是众人皆知的,1934年鲁迅将《芥子园画谱》送给许广平,在扉页上写下深情的诗句留念。全诗如下:十年携手共艰危,一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两情相悦,生活虽苦,日子亦甜。
4.人的一生是坎坷的、曲折的。即使是鲁迅、许广平这样的伟人也逃不过,避不开。
鲁迅有着美好的、滋润的童年,12岁丧父,后来家族渐渐没落,身为长子的他,同母亲一起撑起这个家。(这里不得不说,鲁迅母亲的远见卓识,就是送3个儿子求学读书。)后来远赴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母亲安排的包办婚姻,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孤苦、寂寞,后来学成回国工作,弟弟又与他闹掰,亲人争斗分离,然而是长子的他,始终保持着长兄的格局,这只是属于他个人的成长之路,然而那个大时代背景下呢?统治阶级封建腐朽、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动荡。在那样的背景下,个体的命运尤其不堪。对于女性的许广平也一样,虽然她出生名门望族,但是同样逃不开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她也是有父母定的婚约,有幸的是她后来受了新式教育,毁了婚约,后来初恋情人病逝,她自己染上腥红热差点丧命,到后来遇上鲁迅先生,她战胜世俗,追求幸福,体现了新时代新女性突进求新的精神。显然,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终其一生,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读到此书的朋友们,愿这些温暖有力的文字,给予您不断前行的勇气,照亮您生活前行的道路!
……
感谢作者撰写了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被摘掉耀眼光环的、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鲁迅先生,他的文字是那么冷酷、犀利、自带锋芒,可是在生活里他的为人,又是那么柔软,对待家人,对待爱人,全然的牺牲自己!以至于他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即使自觉渐渐瘦弱,也以快活。也正应对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在我的脑海里越发的丰满,立体起来!
还有他与许广平的爱情,纯粹、坚定!从试探的暧昧到米油盐的日常牵挂,到最后的相知相伴,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但是俩人不忘初心,终将圆满。鲁迅在临终前交代许广平:忘记我,管自己生活!鲁迅对许广平的爱贯穿了他生活的始终,也正是这个男人深沉的爱,深深的吸引了许广平如痴如醉的爱恋!这才是爱情真正的模样!
也就是这本书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它始终遵循着人性最底层的逻辑,作为人的需求,人的发展。无论一个人有怎么样辉煌的成就,他自始至终无法脱离“人”这个个体的特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