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顺应当下

标签:
生活杂谈 |
分类: 生活日记2022 |
20221118 周五
雨
今天又变天了,下起了雨,小区业主群里早早的发了消息,今天开始做第14轮核酸,这凄风冷雨的,给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增添了不少困难!个个都想早些做完了事,所以在集中时段做的人也很多,队伍像长龙似的,一点一点往前面挪,大雨滂沱,水花一点一点的溅到我的鞋上,小腿上,短短的二十分钟,我的鞋袜全湿了,做完上楼,赶紧的换了干的鞋、裤,可怜医务工作人员,因为这个黑天鹅的到来,增加了无限的工作量,随时随地,疫情就是命令。
这长长的队伍,沉闷散漫,后背苟偻,感觉不到生机,仿佛空气中里都飘着被疫情折腾的味道,手中的五颜六色的伞,倒是给了人们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错落有致,自然随意,成了这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段时间的静默,家里的生活秩序,从开始我和老公一起做饭,后来又变成老公一人单独做饭,到现在又成了我一人单独做饭,当然,我这里说的做饭,是指中午饭,早餐大概还是老公做的多,不断的变化又调整,适应之后又有些微调。我想,对于家庭,我一直是只勤劳的小蜜蜂,可是,我又不想做只勤劳的小蜜蜂。好像有些矛盾,但又不矛盾。开始居家,两人都没有过这样的闲瑕时光,好像一下子慌手了手脚,自然对家务也没有整体的安排,后来时间长了,觉得还是要模糊的安排一下,不是说一定要分得均匀不二,但还是不能一人包揽,总得给彼此点参与感,以免一方累死,另一方闲坏。好似现在的磨合状况是最好的。我喜欢整齐划一,所以我来做中午饭,吃什么菜,安排合理,份量合适,不像老公随性随意,有时候多就多了,有时候少了也没关系,总会有些不妥。我的完美主义又开始上线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妥,只要有利于家庭的,自然也可以,我利用中午做饭的时光,可以听课,在厨房里我也自然其乐,给家人做的菜,也会考虑周全,有儿子喜欢吃的,也有我们俩喜欢吃的,荤素搭配,更是自然合理,还有色泽的搭配,小米辣与葱姜蒜的调味,一样不落,用女儿的话说,妈妈的菜,真是好看。这一点,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习惯与妈妈一脉相承,我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的生活质量没有现在这么高,剩菜端上餐桌是常有的事,可是妈妈即使热出来的剩菜,也会理得格外整齐,碗的边沿一定要擦拭一遍才能上桌,让人看起来,这就是一道新鲜出炉的菜。我们兄弟姐妹都因这个被妈妈训过,说我们做事,不利索,不注意美观。可是如今,这样的场景,几乎没了,很多家庭也不吃剩菜,更不用说招待客人了,可是,我一直都记得这样的习惯,并且,也深深的影响着我做事的习惯。
以上是家务事情的安排,静默居家,自然也少不了精神食粮的供给,我有专属的网络学习时间,而老公没有,开始,我们商议每天晚上安排共同的时间看一部电影,觉得这个挺好的,每天晚上一部,我们一起也看了好几部,可是,后来,女儿去了姐姐家,这个活动被迫停了下来,儿子每晚要写作业,后来又发现儿子有时作业完成得早,我们安排在一起玩牌,有时候斗地主,有时候打关牌,觉得挺有趣的,不仅增加了一家人的互动亲密感,这样的活动还让人轻松愉快。不停的变化,又不停的调整,总之,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总会有一种方式适台我们!
我做了中午饭,因为居家运动少,然后也是到了这个快奔五的年纪,新陈代谢不比以前,我自然的不吃晚饭,(偶尔也吃。)所以,晚饭一般就是就着中午的剩菜老公要么就是面条,要么就热些馒头,他来完成他们父子俩的晚餐,当然前提是征得儿子的同意,有时也会是弄个蛋炒饭啥的,只要能吃饱,吃好,都是可以,这样自然简单,也有让老公有参与的机会,接下来,他还会把两餐的碗给洗了,只是他喜欢拖,有时候会到睡觉有才洗,我呢,则不同,我喜欢早早的收拾干净,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但后来,我知道他的习惯,也就不说,只要我第二早晨起来不要看到碗池的碗就OK,至于厨房其他部位的收拾,如果有些许不尽我意的地方,我就自己动手处理好了,我发现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当下的一个情况,大家也都觉得舒服,所以,就一直沿用了一段时间,估计会再继续下去。
另外,说到儿子,这次静默在家,我和老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手机的管理权交给了儿子,他每天的网课当然是自由支配,写作业、交作业,当然是他自己的事情,其他的时间,体育锻炼没有少,每天5公里跑步,还有其他的项目,当然也会有一些他自由支配玩手机的时间。就是手机这一项,与老师三令五申的要求相违背。可是,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时期,不能与儿子的需求相违背,当然在与他的交流沟通之后,我们才实行的这一项决定。我发现,他做完他所有的事情,也没有很大片的时间来玩游戏,而且,我希望他能与我们一样,大大方方的刷手机,而不是躲着我们,当着我们的面,不停的学习,而背着我们的时候,无止境的满足自己,我不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孩子终究是要离开我们去生活和工作的,所以,这次我们大胆的尝试了,感觉儿子还是很开心的,有时候他会与我们分享和同学在网上聊天的趣事,有时候,他们就是玩什么斗图,孩子的世界不是我们恐惧的那样,其实他们都很单纯的,他们用手机,也是情感的需要,与同学有交流,他们这个时候,也需要朋友,哪怕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一些无聊的小孩子举动,而这个时候,他们的内心需要的就是这些。我想,我是顺应了他当下生活的需求,但是不符合老师的要求。我也与儿子讨论过:如果返校了,你能离开手机吗?儿子毫不犹豫的说,当然可以啊,返校了又不要上网课。
我当然对他的反应与回答很满意 ,养育孩子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的尝试与摸索吧。
女儿还是留在姐姐家,也许在姐姐那里,她觉得更舒服,因为姐姐家的电视比我们家的功能要多,屏幕也更大,加上他们身边没有孩子在家,女儿在那里,也是独宠一双父母般宠爱。我们与姐姐也没特别的规矩,觉得只要孩子愿意,随他们自己怎么安排都行。当然,我也非常感谢姐姐的这一份关爱与支持,少一个孩子在家,自然还是少操很多心的。感恩兄弟姐妹间的这份情谊,也让孩子感受这份父辈间的姐妹情谊,并在他们下一代也将这份爱传承下去,我们两家一共才三个孩子,我们家两个,姐姐家一个,希望他们以后也如亲生姐弟一样,能够相互帮扶,相互关爱。
还有啊,以前做一顿饭,觉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是畏惧,觉得不知道买什么菜,又不知道怎么搭配,怎么做....各种不知道,好像是件天大的难事,而如今,觉得做饭是件挺轻松的事情,尤其是一端上桌,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个精光,觉得特别开心。也许是生活赋予了我“妈妈”这个角色,有着本能的母爱与责任,更多的是,一复一日的练习,增强了做菜做饭的技能,会者不难,自然也不再畏惧。快奔五的女人,这身上的技能,也是一天一天累积,历经生活的打磨,最后变成什么都会的妈妈,给自己点个赞!
今天中午的菜系,冰箱里的囤货越来越少,这是最后一份筒子骨头,用来褒了金银萝卜汤,儿子超喜欢的,不管是汤水还是萝卜,都可以做他的下饭菜;长豆角碎沫,这也是儿子的最爱,常常用来拌饭吃;至于芥兰头丝,儿子只会尝尝,不会再多夹一筷子,还有伴随我们成长的一些干菜,像这样的朴豆角,(真是坐吃山空,这一次静默,居然吃完了一包朴豆角!)他是不动筷子的,我也非常疑惑,我们小时候常吃的这些干菜,如今的小孩(女儿也是一样)怎么就不会动下筷子?莫非就是不曾经历?
信念:相信我会越来越好,相信我的孩子会越来越好,相信我的家庭会越来越好!
前一篇:静默:家是一起付出的共同体
后一篇:静默:生活,就是一寸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