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论文--对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新认识

(2007-10-23 22:56:56)
标签:

知识/探索

现代汉语语法与印欧语语法相比,具有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类和句法成分没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词、短语、句子在构造上有很强的一致性,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等特点。而与古汉语比较,又具有大量的助词、语气词和补语的特点。以下是把汉语与英语对比所得出的几个特点。

1、连谓、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对比英语,连谓结构与述补结构可以说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首先先看连谓结构。所谓连谓短语是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如:

上山采药(动-动)          看着心烦(动-形)

怀着一丝希望去找朋友打听消息(动-动-动-动)

而在英语当中表示两个连续性的或者是相关性的动作,必须要有连词连接,如:上楼休息-go upstairs and have a rest,中间是有语音停顿的;而且英语中,动词是不能直接与形容词连用的,只能由副词来修饰。由此可以看出,英语是没有连谓结构的,而汉语中不仅有连谓短语,而且还有连谓句。

接下来是述补结构。述补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普遍存在于词、词组和句子层面:在词的层面,有述补式结构的复合词;在词组层面,有述补结构的词组;在句子层面,述补词组充当谓语构成的述补谓语句是大量的。汉语中的述补结构的特点在简单的动补词组里表现得最为充分。汉语中最常见的简单的动补结构的词组有两种:动结式和动趋式。动结式由动词加上一个表示结果的谓语(形容词或动词)构成,如“写好、吃饱、压扁”等。动趋式由动词加上一个表示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构成,如“骑上、跳下、站起来”等。动结式和动趋式的特点是:从结构上看,它是词组;但从功能上看,它们又相当于一个动词。它们的后面可以带动态助词,还可以带上宾语。例如:

吃饱    吃饱了饭

洗干净  洗干净了衣服

走过来  走过来一个人

而象这样的结构在英语中是没有的。

2、汉语里常有省略现象,只要不引起误解。

在汉语中,只要语境允许,只要不引起误解,许多句法成分,甚至是重要的虚词都可以省略掉。如:

你家有很多书吗?

——是,我家有很多书。

——是,我家很多书。

——是,很多书。

——是,很多。

而英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是不可省略的。如:

What is it?            那是什么?

——It is a book.      那是本书。

——×It is book.      那是书。

——×Is book.         是书。

——×Book.            书。

3、汉语中不管在词、短语还是句子里都存在大量的多义现象。

①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如:“学习文件”可以是动宾短语,也可以是定中短语;而在英语中要表示这样的两种关系单靠一种表达方式是绝对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如果要表示动宾关系,就是study document,如果是表是定中关系的话,就是studied document,词形就要有所变化。

②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也不同。如:“他和她的同学”,既可以表示“他”和“她的同学”两个人,也可以表示“他和她”的一个共同的同学。在英语中,前者表示为he and her classmate,后者表示为the classmate of his and her.

③结构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为动宾短语,表示狗被咬死了;二为定中关系,表示猎人被咬死了。在英语中要表达这两种意思也是需要不同的两个句子。

4、汉语中的定语、状语只能在前,而英语中的定语、状语可前可后。

例如:“好建议”-the good suggestion

                  the suggestion which is good

      “他昨天来了。”-He came yesterday.

                        Yesterday he came.

5、汉语没有屈折、异根的现象。

屈折指的是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表示一定的语法。如:foot(复数)—feet, man-men, mouse-mice等。异根则指的是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如:go—went, be-is,am,are,was,were,印欧语中更多地用于人称代词,如:he-him,she-her。这些都是汉语中所没有的。

6、汉语中的被动标志经常被省略

汉语“被”字句中的“被”字经常可以省略,如“花瓶被打破了”可以省略成“花瓶打破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英语就不可以,如“the vase is broken”不能说成“the vase broken”。由于汉语的这个特点,许多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外国学习者都不能理解中文中象“救火”这类的词语,造成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负迁移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