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倾向是变来变去的吗?

(2012-08-11 18:55: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同性之声

文/心理师慕容

    不只一次听过同性恋的“环境论”“情感受挫论”导致一个异性恋“变”成了同性恋,只要脱离那个环境,或者处理好感情问题后又"变"回了异性恋,很多人抱着这样的认识,聊天中,不免要对此做一番探讨,慕容一直想怎么可以简单扼要,但明晰的表达这个认识的局限性和偏差,今儿坐在公交车上,一个念头闪过,试着写出来:

    一个异性恋,无论是不是在周围都是同性的环境里,TA都不会和同性发生性关系的

    同性恋则不然,无论周围是纯异性或者同性,TA都只喜欢同性

       举例:我们经常说的军营、男校、女校、监狱等,一个有正常性需求的人,时间长了,身体自然要释放性欲,那么,一个异性恋,可以用自慰方式(学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外校的异性)来满足自己,如果你让TA以插入和被插入的方式和同性做爱,很难;

    如果对同性本身就充满好奇和欲望,情况就不同了,这个环境,到是很容易激发和酝酿一种情愫的,当然,前提是,双方都有潜在对同性的欲望,如果没有,你让一个完全对同性不感兴趣的人,为了满足对方的性欲而贡献自己的身体,还不如杀了TA

     请注意这句话: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性?显然,一方面,异性恋的多属性和同性恋的少数性,客观存在性,按比例来说,一个千人的监狱,军营,学校,有30-40的同性恋,很正常……不能用这个就概括整个环境导致的同性恋现象!

    另:有人会问,那,离开这个环境,有人的确“变”正常了呀?结婚,生孩子了,这个怎么解释?这不是假性同性恋吗?  

    其实,很简单,此人要么是双性恋,而以双性恋比例更少数来说,可能性的最大原因是;此人隐瞒着自己的性倾向,因为,离开了这个环境,TA便暴露在社会文化规范下,家庭关系里,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显然没有在过去那个环境中来的单纯和“安全”,在那里,没有更多人来评判自己,要求自己,而离开这个环境,一切期待和约束随之也来,于是,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如何没有压力的生活,走入异性婚姻,或者貌似和异性交往容易被接纳,而这,也不能作为“变”成异性恋的根据,我们要看长远,比如婚姻是否幸福,在TA内心身处,对同性的渴望是否还一直存在,以及,这份渴望对这个人的影响程度,基于此,不存在“变”来“变”去的性倾向。

    当然,还有个酷儿说,慕容不特别了解,不多说,是我的局限性,请允许我就目前的认知来看,它是对性少数群体的又一种合理化解释而已,归根结底,我们更关注无论什么性倾向,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如果这些都尚不尽如TA意,任何说法儿,都仅仅是说法儿……

    给个说法儿,又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个类似答案的东西会给人安全感,酷儿的视角开放,从积极层面说,没有任何约束,人会更自由,不局限于一个层面,不过多固化自己,但,同时存在一个问题,会让一个人默认这种不确定是常态,请注意,会给一些本可以稳定清晰认识自己的人,提供了借口不去认识探索自己,有些朋友因为无法判断自己的性倾向,而靠向了酷儿说

    最后,变与不变,掰弯或掰直,是很多人对性少数群体可以被“纠正”的假说,会长时间的讨论下去,让经历来告诉我们,到底是如何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