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锦悦
《最爱》快下档的时候,才和朋友一起去看,一直都听说它的题材独特,意义深刻,看名字就知道是关于什么的,只不过,看了和听说两者的冲击力的确不同,它把我们拉近了一群特殊人群,和死亡距离近在咫尺,和故事里的人相比,我们何其幸福,整天思考和操心的事情看上去多么不值一提,或者说杞人忧天,如果,我们生的日子用手指可以算尽,如果随时都要看着同伴死去,如果死亡判决书活生生的就在眼前,该如何生活,该怎么对待自己,对待爱呢?
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或者我仅能再活七天时间,该怎么安排,该怎么度过这样的测试题屡见不鲜,希望看的人可以思考一些生命终极性话题。在《最爱》里,它告诉我们,趁活着,我们结婚吧。换句话说,趁活着,我们爱吧。
在爱里,一个人感觉被需要,被接纳,被认可,即便,我们深陷困境,每天都可能死去,但,爱不会死,如果没有爱,会被一份深深的恐惧埋葬,会被世俗的眼光杀死,会被深深的自责毁灭,虽然他/她们没有什么文化,因为卖血换取生活费而染病,有人说他/她们愚昧,,但这群人单纯、简单、从灵魂深处,他/她们更纯粹,活的更自然,从人格层面,他/她们和任何人没有区别,只不过,另人惋惜的是,基本防范意识没有,让悲剧呈几何数量蔓延。
喜欢《最爱》因为它关照了最弱势的那群人,如果有人说,它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与其这样拍,不如给这群人实质性的帮助,但是,电影有它的使命,它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有这样一种情况,有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悲伤。
眼泪为一群本来可以正常生活,结婚,生儿育女,安静老去人们的遭遇而流;也为中国如此之大,文化差距如此之大,自我防范意识差距如此之大而流;也为深处如此困境依然寻找和追求真爱的心灵而流。
得志那把刀,不仅仅砍在了他腿上,可能还砍在一些社会现象上,心痛的已经感觉不到了疼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