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我认识”的必要性和在工作中的作用

(2010-09-24 20:17:32)
标签:

认识你自己

杂谈

分类: 心理交流区

“自我认识”的必要性和在工作中的作用        文/慕容锦悦

 

鉴于工作感受和自我成长需要,写完下面芸芸,还好,没有特别不明所以,希望跟大家分享。

越来越明晰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风格――帮助咨客认识自己,是我非常愿意做的,和有些疗法比起来,时间不会太短,听起来也不会很轻松,但是,它更有益于一个人长久并稳定的心智成熟。

 

“认识你自己”这是一句镌刻在古老希腊建筑上的名言,它是一个精神引导,也是一句警示,更是一个延绵至今被无数人拿来思忖,琢磨,甚至疯狂的句子。之所以说疯狂,是因为,不管文明前进到了什么程度,总会有些人因为没有办法认识自己而变的“疯狂”,“精神失常”,无法分清楚幻象还是现实,从而迷失在无意识的洪流中。

说到这里,引出题目的前半部分――自我认识的必要性:

顾名思义圈定了一个思想基础,自我认识很必要,可以说非常必要,它关系到一个人对自己的把握和了解,从而决定这个人是否感受到幸福和满足,尽管对于幸福和满足没有绝对的指标来衡量,经常有人会不满足于在别人看来已经很好的环境,感情,物质,头衔,因为圆满注定是存在遗憾的彼岸,也就是说,这是永远无法达到的感受,就象在母亲子宫中的安全和满足,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将圆满打破,但是这种感受被保留了下来,存在于内心成为了一个又一个欲望。所以,我们渴望被环境接纳,被爱,被关注,即便伪装自己也去追寻这样的感受,如果对方不给,我们就会受挫,悲伤,愤怒,抱怨,从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许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也许是通过和自己过不去来平衡这样的失落感(比如抑郁,焦虑,强迫等)。

其实,这一切都建立在对自己的需要不明晰的基础上,如果说对爱,关注,接纳等的需求和出生有关,那么,从母体出来的那刻开始,人类就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独立要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不管愿意不愿意,想不想,能不能,都不能回避的这个问题――我是什么样子的?我将和这个样子的我如何相处?

 

说到这里,引出题目的后半部分――在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起作用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帮助对方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认识,确定对自己的清晰理解。每个人都是在浑然不知“何是成长”的时候已经在一点点长大了,意味着自我认识在自然并且惯性中建立起来的,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意识是对成长有利的,什么感受是积极有效的,什么表达方式是可以充分代表愿望的,所以,我们在跌跌撞撞,懵懵懂懂,在困难和痛苦中建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面充满了杜撰、猜疑、试探、好奇、冒险甚至不惜用强迫性重复来一次又一次印证自己的判断,哪怕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在工作中,我和咨客会谈论关于“你是什么样子的人”“你如何成了今天的你”等话题,主旨是认识自己,逐步清晰之所以你在此时此刻出现了困惑和问题,其实和外界没有太大关系,而和你是怎样一个人有关,并且非常有关。因为,事件之所以发生,发展,结束并给我们或好或坏的感受,一定和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期待相关,而这个期待多半是自己的,当然,比如爱情,婚姻,人际关系,不单单是一方在起作用,但,一方的态度绝对可以导致另一方的态度,如果我们可以用心智成熟的角度和方式来处理这些关系,那么,有个理想的结果并不难。而难就难在,当一个人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时,也就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自己有这样的需要,听上去不好理解,打个比方,一个人非常喜欢吃葡萄,但他不知道自己吃葡萄会过敏,因为他同时吃了很多其它水果,所以怎么也不肯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同时身上起的疙瘩让他很难受,当有一天医生告诉他因为葡萄中的元素让他身体过敏时,他才恍然大悟,同时,他理解了自己为什么对葡萄情有独钟,因为小时候家里环境不好,吃水果是奢侈的,所以,长大以后他对水果特别向往,来者不拒,你看,这个需要的更深含义是成长经历中的缺失。

这个例子挺简单,比喻的是任何需求都来自于本人,和本人的惯性或者习气相关,如何形成这样的惯性和习气是我工作的范畴,当然,找到原因以后并不是要这个人完全颠覆自己,否定自己,而是看看这个自己的来处,听听它的声音,我曾经说过――我们帮助每个人倾听自己的声音。

“倾听”开启了认识自己之门,它可以帮助你一遍又一遍的说自己,是的,倾听的同时你在说,任何被你说出来的话,组合在一起的句子都透露出了你的需要,只不过,它掩藏在语言后面,它需要通过你一次一次的编辑和输出才能起作用。再平常不过的语言可以贯穿一个人的整个感受,由感受牵扯出语言,再产生感受经过无意识的后台处理而表达。所以,我们鼓励咨客说话,没有语言,咨询没有意义。

门开了以后,自己的真实面貌等着你来探索和了解,里面也许有被忽略的一个片段记忆或者画面,一个痛到自己都不愿意想起并且成功“忘记”的经历。这些真实的有点残酷的事情提醒着每个人,如果一个人将自己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享受和快乐,一部分是痛苦和逃避,那么,他(她)必将生活在冲突和矛盾里,越是排斥,越是关注,这是个如讽刺的悖论。

 

心理咨询工作的目的在于看看这种分离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尽可能帮助咨客清晰的看清楚自己以及这些感受的意义。如果,一个人始终沉浸在一个症状里,比如抑郁,焦虑,强迫,人际障碍等,那么,一定有他的充分理由,就算他不同意,也不能回避这个可能,那就是――人有让自己生病来回避问题的本能。从而用一个大家都知道,看到的问题来掩盖另一个更深的问题。

其实,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事情,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可以允许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有问题”,那么,意味着,这个人有足够的精神能量支持自己,所以,当务之急不是调整和指出他是错的,而是告诉他,你有这个能力,就象我们自己的手脚属于自己一样,往哪个方向走,取决于自己。

当然,是咨客无意识选择了“症状”,任何人不太会有意让自己“生病”,除非这个人非常清晰自己这样做可以得到什么受益,不然,痛苦是可以传染的,也不排除这个人以看到别人跟着痛苦为享乐。所以,上面说的未免太轻松了,实际工作中,一点点的呈现给他(她)看好了,让他(她)看到一些可能和选择并在里面感受自己,在感受的过程中时常提出关于自我认识的话题,体会这个过去没有看到的自己,它可以唤醒每个人的存在感,过去,现在,将来,我们都会存在,直到死亡。所以,割裂哪一个都是对自我的否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之成为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