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游学记之《西藏生死之书》

(2009-09-15 16:44:30)
标签:

成都

游学记

生死

之书

西藏

宗教

机缘

珍惜

感悟

分享

杂谈

分类: 心情随笔

成都游学记之《西藏生死之书》

                            文/慕容锦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我的书远谈不上万卷,行的路也不及万里,可有一点深有体会,那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份感情在于你去真实体会,你必须在条件都具足的情况下才可能遇见这个人,品尝到这道菜,接纳一种新知识,看到一本书。而现在,我手里拥有的就是这本---《西藏生死之书》

知道这本书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然后从网上找过几次都未果所以作罢。也因为买了很多或专业或闲书等着看就记不得它了,但就在昨天,我在遥远的成都暂住地楼下的书店发现了它,它默默的矗立在不起眼的角落,分类于宗教科目下。其实前天就在这个书架前停下来过但并未发现什么,也因为去的晚赶上关门所以并没有多呆,第二天径直朝书架而去,几秒钟的功夫就发现了很不起眼的这本书,看到的瞬间有几秒钟的空白,我不太敢相信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网络上西藏生死书的版本很多,直觉告诉我这就是那本我找了很久的书,第一时间求证出版及印刷日期,1999年第一次印刷,从年份上看是对的,从价格上看28元,那个年代这样的价格也是对的,如果换了现在,恐不是这个价钱了。于是象如获至宝般赶紧拿在手里不曾放下。

十年前我24岁,对生死、宗教,一切探究人性的东西都是懵懂或者无知的,那时拥有大把可以打发的时间,独身的自由,工作中的自在,而就在刹那时间走过了十年,3650个日子,87600小时,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表针继续坚挺地按照它的节奏在走,所以时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没有对比和回顾没有人会去思考,而唤起我思考的就是这本书。

书名是《西藏生死之书》,顾名思义是关于生死思考的书,更确切的说是藏传佛教上师关于生死的体认与传授的书,他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命,关于我们的来处与去处的深刻思考。除了尊重和谦逊,我不知道还有更好的态度来读这本书,除了尊重和谦逊我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面对生死。与其说是对生死的好奇,不如说是对生死的敬畏,不玩笑,不游戏,我以目前可以触及到的感受,思想与知识积累认真并严肃的看待生死,用开放并接纳的态度迎接各种理论和思考,只要内心可以得到启发与澄清,无论是什么,都是值得尊重的。更何况当你的内心真正靠近一个真相的时候,那种充实并满足的感觉用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哪怕用几秒钟的时间在静谧里贴近自己,靠近慢慢升起的感觉,唤起沉静的过去,这本身就是非同寻常的体验。更何况一本等了我十年的书,在此刻出现本身就说明机缘具足。

来成都的机缘很妙,因为结识了一些朋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追求,来自于精神的,心灵的,碰撞出来或者沟通出来的火花让人陶醉,就算有困惑和挣扎也都是有价值的。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用彼此的真诚凝聚成一个充满关爱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关系里面体会着信任,尊重,坦率。今天还在和同伴说,选择和什么人做朋友或者做什么事情绝不是慌乱中就可以做的决定,因为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更何况,我们选择一个很不容易做的职业,我们要近距离的靠近真实的自己,先从感知自己开始,那些情绪,那些经历的影响,那些面对人,事,物的反应,那些我们不愿意碰触的内心世界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认识,面对面,而不是背靠背,用细微来感触细微,用感动来接近感动。

我们一生都在躲避真相,因为真相多半会让人痛苦,而我们一生又在寻找真相,因为如果找不到我们将始终迷失在困惑的海里找不到希望的彼岸。寻找和躲避本身是矛盾的,那就是人类趋乐避苦的本能,所以我们不够坚定,会摇摆,退缩,盲目,全然不去想所求所想所做都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混沌的状态是正常的,很少有人从生下就表现出清明的心智和头脑,关键是,我们如何用成长了的心去接近真正的清明,去体会烦扰,挑战,困惑,羁绊并且思考它们与自己的关系,智慧才有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近,最终我们可以自然的接受任何事情,喜乐,贫富,得失,生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