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散文:心海泛舟(1)
(2025-11-27 14:27:55)
标签:
转载 |
心海泛舟(1)
似水如烟。有些事,做过了,回头看,如果没有愧疚和遗憾,会让人心安;如果做得好,情不自禁地给自己喝彩,就会有一幅幅春天意向的画面与味道在眼前身边飘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慰藉,温润情怀。一个人对喜欢的事,多年如一日地上心,孜孜不倦,日子久了,就会有如神助,让自己的心力与智慧得到挖掘与释放,获得深度快乐的同时,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热爱生活。因而,一个人事做得好,比养生之道还有益于健康和快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把事做好,都有期望与憧憬。一个人怎样做事,往往不取决于自己的期许,而取决于自己的心智。你在生活细节中种下了爱、善与暖了吗?你对身边人用心用情,细致入微地关心体贴了吗?你对周遭总是微笑致意,有着深度地体谅与理解了吗?你对所做的事情,用心琢磨每一个环节,针脚细密,环环相扣了吗?
烟火人间,琐碎平淡的日常生活与际遇里,内涵着神秘而又实在的因果关系。前有因后有果,这句俗语,通透地诠释了无所不至的因果关系。
有人会说,我付出了爱与善,换来的却是不怀好意,甚至落井下石。表面看,这样的差强人意,在红尘滚滚中不能根绝,让人心寒。如果事情到此终结,那么因果关系理应被悖逆颠覆。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画上句号。一个人在付出善意与暖意后,没有获得理应得到的善与暖的回馈,上苍会在其他事情头上给予补偿。对此,我深信不疑。因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渊源,永远地在凡俗人间存在着,让大道直行永远地光照人心。
人们耳熟能详的春种秋收与春华秋实,是大自然演绎的具象因果关系,也是人与植物生命轮回的天籁注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让人敬畏因果关系的内在张力与神秘渊源,因而对自己越过底线的心思与行为,有所约束。本本分分地用肩膀扛起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本本分分地付出与耕耘。这样一来,种下善因的人多了,我们身在其中的烟火人间,就会多了些温暖与明亮。
中华文脉对因果关系有一脉相承,根深叶茂的烛照。《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立命之学《了凡四训》中说:“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是对因果论的精辟诠释。他还说:“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谦,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袁了凡深邃地解析了因果关系的根脉所在,如灯盏指路,让人修持内心,从善送暖,自谦低调,方有善行谦德之回馈的福效莅临,这是好人一生平安的缘起吧。
中秋节,小儿子发来新华社的视频。看后,感觉新华社的视频说得真好:明月所至,就是故乡;不负相思,就是团圆。
由此我想,人的情感不受时间与地域、年龄与性别的局限和制约。血浓于水的亲情与心心相印的友情,可以穿越时空与两界,持久地相依相伴,具象诗意地呈现了只要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心心念念,无论隔山跨海,还是在不同的世界里,都一如既往地亲近着,相互依靠着,支撑着。
我崇尚这样的视角与情怀,也一直这样去慰藉自己。即使我的两个儿子远在外地,聚少离多,只因心里装着,他们就始终在我的身边;与莫逆知己即使长时间不见面,只因心里有,他们总会出现在我的眼前;逝去的亲人,只因刻骨铭心地想着,就一直没有远离过。
人的情感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与人生质量息息相关。一个人懂得在的弥足珍贵,也懂得失去与不在是宇宙和人间不可控的必然。在时,能够倍加珍惜与倾力付出;不在与失去时,无可奈何中,将悲伤化为好好活着的生命力量,让念想化为汩汩清泉,日日夜夜在心中流淌。如是,纵然似水流年,沧海桑田,我们也会因内心的友善与真诚,晴朗与深厚,守得住拥有,经得起离别,无论何种境遇,都一如既往地向着光前行。
亲人啊,你和我在有限的时间里,生活在一起,共同承受风霜雨雪,感受彼此的喜怒哀乐,分享美好与快乐,也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失去彼此;人们啊,你和我,在有限的时间里相遇相知,也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失去彼此。这样地有限,让我深感唯有珍惜,相互送暖,才会不负有限的弥足珍贵,让生命在彼此惺惺相惜,相互给与之中,变得祥和安妥,暖意融融,春意盎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