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回归本真的生命思考——读刘亮程散文《对一朵花微笑》3
标签:
转载 |
![[转载]回归本真的生命思考——读刘亮程散文《对一朵花微笑》3 [转载]回归本真的生命思考——读刘亮程散文《对一朵花微笑》3](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对一朵花微笑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
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
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
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
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
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
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
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
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
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
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
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转载]回归本真的生命思考——读刘亮程散文《对一朵花微笑》3 [转载]回归本真的生命思考——读刘亮程散文《对一朵花微笑》3](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读与评】
在刘亮程先生的散文《对一朵花微笑》中,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灵魂在荒野中与草木对话的动人场景。这篇文章像一首清新的田园诗,又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质朴的文字中流淌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荒野世界,在那里,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成为了生命的隐喻,都在诉说着存在的真谛。
一、荒野中的生命对话。文章开篇,先生描绘了一个令人会心一笑的场景:躺在山坡上思考时,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仿佛被他的想法逗笑。这种拟人化的描写,瞬间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在先生笔下,草木不再是沉默的植物,而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它们会“哈哈大笑”,会“半掩芳唇”,会“忍俊不禁”。这种充满童趣的想象,展现了先生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知。
先生与花草的互动,超越了简单的观察,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当他看到花朵“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时,不禁也笑了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欢笑,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共鸣,是对自然之美最纯粹的回应。在荒野中,先生找到了久违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与欣赏。
这种与自然的对话,体现了先生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他意识到,在浩瀚的自然面前,人类需要放下傲慢,以平等的姿态与万物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单向的观察,而是双向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二、草木青青的生命启示。先生在麦地南边的绿草中睡了一觉,这个细节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体验。那片墨绿的草地,与周围的枯黄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先生说:“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这句话道出了现代人内心对自然的渴望,对生命本真的向往。
草木的生长给予先生深刻的人生启示。他意识到,自己活得太严肃,忘记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种反思,揭示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逐渐失去了感知美好的能力,变得麻木而机械。
先生从草木身上看到了生命的韧性。那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虽然从未长高长大,却依然年复一年地生长。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先生看到了“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草木的生存智慧,给予了先生面对人生的勇气和力量。
三、回归本真的生命思考。先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这句话道出了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困境。我们虽然生活在自然中,却常常与自然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真正的荒野,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先生认识到,理解自然需要超越表象的观察。他说:“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这种认识,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人类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其他生命,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
文章最后,先生得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结论:“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我们通过观察自然来认识自己,但永远无法完全理解自然的奥秘。这种谦逊的态度,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智慧。
在《对一朵花微笑》中,先生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荒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找到了回归本真的途径。先生告诉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对一朵花微笑,感受生命的美好。只有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精神家园,实现诗意的栖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