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活未必全是苟且,诗意不必寻到远方

(2025-07-01 12:22:15)
标签:

转载

[转载]生活未必全是苟且,诗意不必寻到远方


人生不可能都是理想中的模样,但日子还得过下去。诗意人生不是等万事俱备,然后坐享其成,无忧无虑,万事如意。


[转载]生活未必全是苟且,诗意不必寻到远方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诗和远方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毫无烟火气的存在。我们追求诗和远方,最终为的还是落实到诗意人生。

诗言志,可以兴观群怨,哭笑怒骂,七情六欲,无非诗也。五柳先生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身在熙熙攘攘之人世,车马喧闹,人声鼎沸,无可避免,渊明何以避之,全在“心远”二字。

所谓远方,不在千万里之外,不在山水林壑之间。果能忘情俗物,安然自适,无往而非诗意地栖居。

处顺境而泰然处之,人皆易为。遇逆境而心平气和,殊为难得。阳明先生常言在事上磨炼,艰难困苦之际,正见我辈修为实践功夫。

观东坡与参廖禅师之书信,不仅可见东坡旷达胸次,乐天知命,亦可为后世指点迷津,立一处世法。


[转载]生活未必全是苟且,诗意不必寻到远方

 

心能淡然,即使身处闹市也如避居世外

宋绍圣二年(1095年),苏轼谪居广东惠州,好友参廖禅师派人致信慰问,对苏轼之艰难处境表示担忧。苏轼在写给参廖的回信中说:“有劳你遣专人远道而来,送来亲笔书信和近来所赋诗作,如同获得一次欢笑那样的快乐,让我好几天来欣喜非常,吃饭都忘记了味道。”

昔日夫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而有“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之赞叹。如今东坡见友人书信诗作,同有此一乐,可见其身在困境,善于自处,易于知足。

“到惠州半年以来,一切都能凑合,这都不用细说。我现在觉得自己大概就像灵隐寺、天竺寺的和尚,辞去寺院主持的名位之后,居住在一个小村子的小院中,用一个缺了条腿的平底饭锅,做好粗糙的米饭就能吃,随便打发余生。将生活的期待放低,随遇而安,烦恼也就省却许多。

至于南方的瘴疠害人,在北方又何尝不会生病。是病都会死人,又何必担心瘴气。只是苦于缺医少药,不过死在京师国医手里的病人也不少。”东坡在信中想象参廖读到“北方何尝不病,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气?但苦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一定会开心一笑。


[转载]生活未必全是苟且,诗意不必寻到远方

 

生活已不易,何不自得其乐

我想信写到此处,东坡自己也会心一笑吧。困难当然不会因这几句话而减少,也不会因这一笑而消失,但生活已然如此不堪,又何苦闷闷不乐,紧锁愁眉,不如偶一调笑,乐趣无穷。

诗意不在远方,生活也可成诗。看开一分,让自己少一点压力,为亲友放一点宽心。


[转载]生活未必全是苟且,诗意不必寻到远方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