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开到木香花事了

标签:
转载 |
开到木香花事了
木香花开在三、四月或四、五月间(因地域南北温差有别),春之花事即将结束,古人诗句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之说,而木香与荼蘼两种花几乎开在同时又极为相似,所以我将古诗句偷换了花名,“荼蘼”换成了“木香”,可以适用。且看简介:
木香,蔷薇科,多年生木本攀援植物,枝干细长,长椭圆形对生小叶。春暮开花,花小,多为白色,也有浅黄,重瓣(野生,单瓣),聚生,香气馥郁。常用以爬架、墙,以为园林观赏。花可提炼芳香油。干、根有行气、止痛作用,用作中药。因为馨香远播,受人喜爱,故成都人夸张地称之为七里香。
荼蘼,也称酴醿、佛见笑、白蔓春等,蔷薇科,多年生攀援植物。枝干细长,生有钩刺,小叶对生,叶长椭圆形,叶缘有缺。三、四月或四、五月间开花(因地域南北温差有别),花小白色,花萼外被柔毛。花有清香,亦可提炼芳香油。花谢结子,秋熟红色,果可生食或酿酒,称酴醿酒,花亦因此又称酴醾。花攀爬院墙或架上,供观赏。
上述图、文可见它们确实太像了,以致容易混淆。
古诗里有这样写荼蘼(酴醾)的: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短墙。”(宋代王琪《春暮游小园》)
这是说荼蘼开在春暮,春之花事即将结束。
“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宋代赵梦坚《客中思家》)
这是说闻到风里的清香,闻香识花,便知墙里边有荼蘼花开了。
“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荼蘼压架开。吴地春寒花见晚,北归一路摘香来。”(宋代陆游《东阳又见荼蘼》)
这是说离别福州时架上荼蘼正开,往北来到东阳(属浙江),一路上都有荼蘼开花,摘花闻香,旅途添趣。
“蜀中荼蘼生如积,开落春风山寂寂。”(宋代苏辙《次韵咏荼蘼》)
这是说川地多荼蘼,花开过后春便去了,复归于寂寞。
“红稀绿暗掩重门,芳径罢追寻。已是老于前岁,哪堪穷似他人? 一杯自劝,湖倦客,风雨残春。不是酴醾相伴,如何过得黄昏?”(宋代朱敦儒《朝中措》)
也是说酴醾开在春晚,百花凋残,风雨残春的江湖倦客幸得此花相伴,方能度过索寞黄昏。
“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醾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念,东风回晚无情绊。(宋代欧阳修《渔家傲》)”
还是说酴醾开在春晚,蓬勃茂密地在架上散发清香。花架下一尊卮酒,解不了对家的渴想,徒增了对亲人的眷念。
写荼蘼(酴醾)的古诗词不少,一是因为花香总令人怡悦,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开在残春,一旦荼蘼开过,一年里最美好的春光也就去了,对春的留念,惋惜之情化作对花的特别珍爱。
四川更多的是种植木香花,我尚未见过实物荼蘼,从网络发布的荼蘼花图片看,不仔细辨别,真要以为是木香花了。我之喜爱木香花,亦如古诗人之喜爱荼蘼花;若有机会见到荼蘼,想必也会喜欢的。今值木香花盛开,凑成长短几句聊表对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