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的东、南部,为平缓细砂质海岸,沙滩中藏有丰富的文蛤,青蛤,毛蚶、竹蛏等多种贝类海鲜,子子孙孙,生生不息。您若手持五齿铁叉子,稍一扒拉,就可得到好几斤啊。这里,还是清澈见底,天然优质的海水浴场。
继而,登岛纵深访神仙。据说,明朝宰相毛纪(莱州府掖县人,1463--1545),曾隐居岛上,著书立说若干年,后修炼成仙。
解放前,岛上还有茅草棚、天池、珍珠泉井,井旁还有一棵千年古茶树和40余亩耕地呢。如今岛上,耕地早已变靶场弹坑,天池和珍珠泉井也已干涸,但茅屋遗址尚存,灵气依然。植被茂密,野花丛丛,名贵中草药麻黄、枸杞、酸枣、元胡遍地皆是。
登上峰顶,极目眺远,碧波万顷,海天一览,微风拂煦,渔船点点,海珍养殖,成方连片,置身其里,世外桃源,煞是惬意,如梦如幻。徜徉其中,唤醒了我许多儿时的记忆,芙蓉岛的美丽神话和传说,一桩桩,一件件,回荡脑际,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涌向心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在蓬莱阁上无事,蹲的很不耐烦,抬头向北一看,只见黄海渤海交汇处,长山列岛庙岛之上,紫光笼罩,瑞气缭绕,峰峦清幽,松柏参天,修竹茂盛。岛内的海神娘娘庙院中,海神娘娘迎着晨曦,正在尽情赏玩后花园。
铁拐李突然心血来潮,心想:何不前往与娘娘对弈一番,也好消遣消遣。说着,便腾空而起,脚踏祥云,一霎便来到娘娘面前。但见娘娘目光慈祥,头挽发髻,梳着刘海,穿着肥大的红袄绿裤,身披霞披,后背着六角苇笠,手托五彩神灯,打着赤脚,一身正气,瑞光四射。
铁拐李上前,打躬唱喏:“拜望娘娘,打扰了”。娘娘举目一瞧,这铁拐李,脸色黝黑,头发蓬松,灰门土面,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腰系葫芦,破衣烂衫,腿瘸,腋下拄着王母娘娘赐予的一只生铁拐杖,好不可笑。娘娘随问:“仙家老邻居,今日登门为哪般?”铁拐李对道:“闲来无事,想请教娘娘,切磋技艺,对弈一番,不知可否?”娘娘说:“好啊,我今正闲散。”
两仙人说着,便来在花园中的棋盘石前,席地而坐,各抱一罐,手捻棋子,攻守备战。两人下棋,娘娘历来都是温良恭谦让,总是让铁拐李占个上风。可是今天,不知怎么搞的,杀了个天昏地暗,各不相让。一会,铁拐李便败下阵来,连输两盘,已经急红了眼,眼看着第三盘又要输了。为了一子,铁拐李竟与娘娘,争了个鼓粗脖子大红脸。
娘娘说:“过去,次次都是让着你,今天,你为了一子不憨气。”经娘娘这一将,铁拐李的火气,呼的冲上脑门子,恼羞成怒,蹭的站了起来,非要给娘娘一点颜色看看不可。赌气说:“欺负残疾之人,我非让你的娘娘庙,竹苇笠变成石帽子,来个泰山压顶,尝尝滋味,看你弯不弯腰,还敢胡言冲撞我老汉。”
这铁拐李越说越生气,边说边动弹,一骨碌爬了起来,夹起铁拐,一阵狂风,驾着黑云,到了泰山。泰山老母碧霞元君,一看便知来意,好言相劝,不予借山,嘻嘻哈哈,打发铁拐李出了山门。接着,铁拐李又一个跟头,向着太行山奔去。
就在铁仙驾云西去这个当口,海神娘娘素知铁拐李的为人,一看不好,便来到龙虎山天师府,请求张天师出面帮忙,调停周旋。
再说这铁拐李,离开泰山,一路向西,来到太行山,心儿说:“泰山是山,太行山也是山啊,只要借给我就行”。说话间来到太行山前。这太行老祖,可谓神通广大,上继盘古,下承娲皇,西协五台,北领恒疆,相貌狰狞,额头凸起,口阔如海,龙颜虎目,须发飘然,衣衫宽大,敞怀袒胸,腰系葫芦,赤脚骑山。
铁拐李来到近前,一看究竟。这时,太行老祖正在伺喂宠物,嗷,原来,这是一只体大如牛的老金蟾呢。说明来意,老祖说:“就这事,好办啊。”说着,便顺手从身旁掰下一块山头,交给铁仙。当时,太行山老祖也藏了个心眼,就偷偷的给这块山头附了咒,以阻其到不了庙岛娘娘庙。
这铁仙用铁拐撅起这块山头,就一瘸一拐的向渤海而来。一路之上,这石头啊,是越长越大,铁仙背上是越来越沉,越走越累。走到莱州湾上空,几乎精疲力尽,实在是支持不住,真的走不动了,并且是浑身大汗淋漓,腰酸口渴。他,便用铁拐把山头支在海面之上,随即坐了上去,从腰中解下酒葫芦,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不大工夫,满满一葫芦酒,被他喝了个精光。由于长途跋涉,劳累过度,加上过量醉酒,铁拐李两眼一闭,一睡不起。
张天师与海神娘娘紧赶慢赶,正好追到这里。祥云之上,两人听的呼噜呼噜,声震碧空,定睛一看,海中漂浮的石头之上,铁仙酣睡不醒,对视暗笑,正是机会。随即,张天师按落云头,快速掐诀念动了“生根咒”,太行山的一块山头,就此落在了莱州湾里,并深深地扎下了根。
另外,吕洞宾、曹国舅、汉钟离、韩湘子、张果老、蓝采和与何仙姑等七仙,耳闻铁仙要到泰山借山,修理海神娘娘,也一起向西赶了过来,以促修和好。正赶到莱州湾上空,忽听得张天师在海面之上哈哈大笑,立即落下云头,跳到岛上,各自施法,各显其能,留下纪念。
铁仙一觉醒来,使尽法术,可再也没能把山头撅起来。铁仙顿时醒悟其中道理,立刻向众仙做了检讨,随与海神娘娘和好如初。不过,从此以后,这块石头就永久的留在了莱州湾,成了如今的芙蓉岛。
说起来,芙蓉岛这个名字,是从明朝正德年间,才开始称谓。大明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他当政以后,治国理政,鄙视儒家礼教,根本不讲大小尊卑,我行我素,极好逸乐,竟还嗜棋如命,是最不顾皇家尊严的搞笑皇帝。但他也极具平民作风,每逢外出巡视,平番打仗,经常是放着皇帝的銮舆不坐,而跑到后面的大马车上,与侍从、军士、小宦官们挤成一堆,喜笑颜开,谈天说地。
在宫内,他经常邀请大臣和身边侍卫下人等,设局对弈为快。不管输赢,他都高兴,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随随便便赢他棋的。一天,他对内阁大学士毛纪说:“老爱卿啊,忙完公事,快快过来吧,与朕对弈,切磋一番,若何?”
毛阁老说:“圣上,老臣棋艺虽不精深,但也愿意陪侍对弈。不过,老臣有个小小的要求,如老臣能胜一局,请皇上赏赐老臣一样东西。”皇上随口便问:“是一样什么值钱的宝贝啊?”阁老说:“其实也不是什么宝贝,他是老臣老家莱州湾的一块浮游孤石。”
武宗皇帝听后,竟哈哈大笑,说:“不就是一块小石头嘛。这有何难的,老爱卿若是赢了朕的棋,朕就送给你这块小石头。”阁老听后,马上说:“真的吗?”皇上说:“君无戏言,就这么办。”于是,君臣两人,摆下龙门阵,你来我往,你攻我守,不得回子,各不相让。
这盘棋局,真是棋逢对手,只杀了个难分难解,不觉已经日西斜,却还是分不出谁输谁赢。这时的毛阁老,更为谨慎,采取以守为攻步步为营手段,致使皇上,始终未能得到占上风的机会。眼看着,就到了掌灯时分。最后,皇帝只好将棋盘一推,双手捧着后脑勺,脖颈向后一仰,打了个哈欠,很不情愿,但又很慷慨的说:“就算平局吧,至于哪块小石头嘛,朕也就送给你老爱卿了”。
毛阁老一听,连忙倒地下跪,叩头拜谢:“谢主隆恩”。小石岛到手之后,毛阁老因其秀美,十分喜爱,竟以掌上明珠小女儿的乳名,命名它为“芙蓉岛”了。 时至今天,我们附近村庄的人,仍然将这芙蓉岛,称之为“小石岛”,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正德皇帝,武宗无子,在其病重期间,朝中形势极其紧张,奸臣江彬等,一直想着专权谋位。皇帝驾崩,朝中形势更加不妙。毛纪等大臣与张太后共同商定,秘密迎立武宗从弟朱厚熜继位。当时,朱厚熜远在湖北安陆为王,距京城路遥千里,加之奸贼窥视,陷阱不测比比皆是。
无奈之下,毛纪向太后献策:可以谋反之罪名,逮捕朱厚熜,用囚车押解进京,然后继承大位。太后赞同,颁旨行事。果然,朱厚熜坐着囚车,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颠簸,躲过劫难,成功继位,是谓世宗,年号嘉靖。
事后,世宗问及:“迎我继位,何必用囚车?”太后道:“为了皇上人身安全,躲避贼人的陷害。”世宗又问:“何人出此妙计?”太后为了给毛纪表功,不假思索的脱口答道:“老爱卿毛纪”。此言一出,谁知嘉靖帝勃然大怒,说:“如此毒计,辱我人格,有朝一日,非扒了他的毛皮不可,解我心头之恨”。
消息不胫而走,毛纪见势不妙,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连夜带上太后的三道懿旨,还有张天师口头赠予的清凉伞,马不停蹄,折腾多日,终于逃回到莱州府掖县老家。刚进家门,他立即让家人在家门口立起“招魂幡”,家中放置棺材设立灵堂,对外诈称,阁老暴病而亡。
紧接着,他乔装打扮,来到东海神庙,租下小木船,独自坐上,快速上了芙蓉岛。这边,毛纪刚刚登上芙蓉岛,那边,世宗嘉靖帝所遣捉拿毛纪的干将,已到毛家。但见毛府上下,身着孝衣,哭声震天。众使臣知其已死,只好打道回京,向嘉靖帝交差复命。嘉靖帝信以为真,下旨不再追究。
却说,毛纪潜上芙蓉岛之后,从此与世隔绝。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反而觉得自由自在。他,经常回味感叹人情之淡薄,人生之艰难,世事之不公,世道之险恶。思前想后,不如置身桃园(芙蓉岛),与虾蟹鸥鸟为伍,同海天融为一体,脱离红尘,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做一个快活有为的真神仙。
不知过了多少年以后,有一年,渤海之上,刮起特大西北风,不少渔民遇了难。这时,莱州府掖西,我老家的渔民也遇了险,冥冥之中,他们的小渔船,像是被一条无形的绳索牵引着,来到了小石岛(芙蓉岛)前,渔民们喜出望外,纷纷逃上了岛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泉井之上,一架辘轳两旁,生长着一大片绿油油蔬菜和庄稼。辘轳身后,岛的中央显现出一座草舍。近看,却是菱角分明,是用乱石堆砌而成的茅草屋,四周有树枝围成的栅栏墙,墙上爬满了牵牛和葫芦等等藤蔓,红花,白花,紫花,蓝花点缀其间,灵气缥缈,凡而玄幻。
有人进到室内一看,灶中炉火烧的旺,米饭之味扑鼻香。室内正东蒲墩之上,有一灰布偏衫老翁,鹤发童颜,闭目盘腿正襟打坐,仙风道骨。一见有难民到来,嚯的一声,拔地而起,快步合掌迎上前,连声呼喊来吃饭。
众人一见,锅小米少不足两碗,如何才能把肚子填满 ,更何况我们已经连饿好几天。老翁的灶台之上,只有一只原始大文蛤皮做的碗,只能轮流盛饭吃。起初,大家都怕轮不到自己,谁知盛了一碗又一碗,锅里的米饭始终不见少。饭后,老翁还委托他们给毛家捎回一封家书呢。
掖县城里毛家人拆信一看,信笺上写有:“毛纪还在”,四个毛笔正楷大字。可惜,这时的毛家后人,都已经不知道毛纪是谁了。经查家谱才知道,毛纪是他们的高祖。人们这才知道,嗷,原来这老翁不是别人,正是几十年前假死的毛阁老,现在已经得道成仙芙蓉岛了啊!
毛阁老是否真的列仙班?希望如此。但是,他在岛上用血汗写下的几十部书稿,却能流芳百世。诸如《密勿稿》1卷、《辞荣录》1卷、《联句私钞》4卷、《归田杂识》1卷、《鳌峰类稿》26卷、《海庙集》4卷、《莱州府志》8卷,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和《孝宗实录》等等。至今,这些巨著名篇,还广泛的流传于世上,成为民间及国家的宝贵财富。
抗日战争时期,芙蓉岛还为打击日寇的汽艇,消灭日寇的有生力量,重重的添上一笔,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解放后,她又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芙蓉岛啊,妳是一座传奇的岛,妳是一座魅力的岛,妳是一座美丽的岛,妳是一座英雄的岛,妳是莱州人的骄傲!
(苑芝秀作于2017年3月8日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