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读王蒙散文《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2025-02-26 12:18:34)
标签:

转载

[转载]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读王蒙散文《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王 蒙

 

说来有趣,你所喜爱的,你以为旁人也喜爱;你所恐惧的,你以为旁人也恐惧;你最厌恶的,你以为对旁人也十分有害。其实,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我曾经竭尽全力地把我年轻时候喜欢唱的歌、喜欢读的书推荐给我的孩子,孩子们嘲笑我唱过的“胜利的旗帜,迎风飘扬”之类的词。他们说:“您那时候唱的歌的歌词怎么这么‘水’呀?”我感到奇怪,因为我觉得他们唱的歌的歌词才不成样子呢。直到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他们有时会接受一点我的所爱,但是他们毕竟有自己的所爱。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背景下。

我发现,人的这种以自己的好恶为尺度来判断事情的特点,几乎可以上《笑话大全》。一个母亲从寒冷的北方出差回来,就会张罗着给自己的孩子添加衣服;一个父亲骑自行车回家骑得满头大汗,就会急着给孩子脱衣服。父母饿了就劝孩子多吃一点,父母撑得难受了就痛斥孩子太贪吃;父母寂寞了就责备孩子太老实、太不活泼,父母想午睡了就觉得孩子弄出的噪音令人讨厌;父母想读书了就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想打球了就发现孩子不爱体育;父母烦心的时候就更不必说了,一定是看着孩子更不顺眼了。

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消极评价,究竟有多少是靠得住的?有多少是以己度人度量出来的?反过来说,下一代人不是也以自身当标尺吗?当他们看到上一代人已经发胖、已经不明白许多新名词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失望啊。可他们怎么不想一想,老一代也曾经大大地火过呢。英语里有一句谚语:“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出头日)上了年纪的人与年轻人之间,相互之间需要更多的了解。

我无意用简单的进化论观点,来认定新的一代一定胜过上一代,但是至少人们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思想理论、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你高兴,认为它越变越好,它会变化;你不高兴,断定它越变越坏了,它照旧会变化。你给予很高的评价,它要变;你评价极差,认为一代不如一代,全是败家子,它也要变。

这里我不想轻率地对这种变化做出价值判断,前人的许多东西都是需要继承、需要珍惜的,后人的变化在得到进步、得到崭新的成果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好东西,也许还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是想让下一代人不发生任何变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理解这些发展变化,才能取得教育或影响下一代的主动权,才能赢得下一代人的信赖和尊敬。同时,年轻人也只有把前人的一切好东西继承下来,才有资格谈发展和创造。

 


[转载]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读王蒙散文《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读与评】

读王蒙先生的散文《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很有同感。先生以幽默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陷入的误区——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好恶、经验和价值观去衡量他人,尤其是不同代际之间的差异。启发我们反思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代际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先生开篇指出,人们常常将自己喜欢的事物、恐惧的情绪、厌恶的行为强加于他人,认为他人也应该有同样的感受。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几乎成了人类的一种本能。先生通过自己与孩子的互动,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点。他年轻时喜欢的歌曲和书籍,推荐给孩子后,却遭到了嘲笑。孩子们认为他那个时代的歌词“太水”,而先生则觉得孩子们的歌词“不成样子”。这种代际之间的审美差异,正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典型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生活经验和价值观,这些因素塑造了我们的喜好和判断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他人,尤其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先生通过这个例子提醒我们,不要轻易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他人,尤其是下一代。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不能强求他们与我们完全一致。

文中,先生进一步探讨了代际冲突的根源。父母常常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对待孩子,冷了就要给孩子加衣服,热了就要给孩子脱衣服;饿了就劝孩子多吃,撑了就责备孩子贪吃。这种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父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这种代际冲突不仅仅存在于家庭中,也广泛存在于社会中。上一代人常常对下一代人抱有消极的评价,认为他们不如自己那一代。然而,这种评价往往是以己度人的结果。先生指出,下一代人同样会用他们的标准来衡量上一代人,看到上一代人发胖、不懂新名词时,他们会感到失望。这种相互的误解和偏见,正是代际冲突的根源。

面对这种代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任何一方。他提醒我们,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我们不能用简单的进化论观点来认定新一代一定胜过上一代,也不能因为新一代的变化而全盘否定他们。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这些变化。

先生提到,前人的许多东西是值得继承和珍惜的,后人的变化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失去一些好东西。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变化,也不能盲目地追求进步。只有在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下一代沟通,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尊敬。同时,年轻人也应该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才能有资格谈发展和创造。

我以为,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和谐相处。在与不同代际的人相处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独特之处。我们无法阻止变化,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变化,不以自己为尺度,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如此,才能在代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