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片茶叶里的人生况味——读林清玄散文《茶香一叶》
标签:
转载 |
![[转载]一片茶叶里的人生况味——读林清玄散文《茶香一叶》 [转载]一片茶叶里的人生况味——读林清玄散文《茶香一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茶香一叶
在坪林乡,春茶刚刚收成结束,茶农忙碌的脸上才展开了笑容,陪我们坐在庭前喝茶,他把那还带着新焙炉火气味的茶叶放到壶里,冲出来一股新鲜的春气,溢满了一整座才刷新不久的客厅。
茶农说:“你早一个月来的话,整个坪林乡人谈的都是茶,想的也都是茶,到一个人家里总会问采收得怎样?今年烘焙得如何?茶炒出来的样色好不好?茶价好还是坏?甚至谈天气也是因为与采茶有关才谈它,直到春茶全采完了,才能谈一点茶以外的事。”听他这样说,我们都忍不住笑了,好像他好不容易从茶的影子走了出来,终于能做一些与茶无关的事情,好险!
慢慢地,他谈得兴起,连一斤三千元的茶也拿出来泡了,边倒茶边说:“你别小看这一斤三千元的茶,是比赛得奖的,同样的品质,在台北的茶店可能就是八千元的价格。在我们坪林,一两五十元的茶算是好茶了,可是在台北一两五十元的茶里还掺有许多茶梗子。”
“一般农民看我们种茶的茶价那么高,喝起来又是慢条斯理,觉得茶农的生活满悠闲的,其实不然,我们忙起来的时候比任何农民都要忙。”
“忙到什么情况呢?”我问他。
他说,茶叶在春天的生长是很快的,今天要采的茶叶不能留到明天,因为今天还是嫩叶,明天就是粗叶子,价钱相差几十倍,所以赶清晨出去一定是采到黄昏才回家,回到家以后,茶叶又不能放,一放那新鲜的气息就没有了,因而必须连夜烘焙,往往工作到天亮,天亮的时候又赶着去采昨夜萌发出来的新芽。
而且这种忙碌的工作是全家总动员,不分男女老少。在茶乡里,往往一个孩子七八岁时就懂得采茶和炒茶了,一到春茶盛产的时节,茶乡里所有孩子全在家帮忙采茶炒茶,学校几乎停顿,他们把这一连串为茶忙碌的日子叫“茶假”。但孩子放茶假的时候,比起日常在学校还要忙碌得多。
主人为我们倒了他亲手种植和烘焙的茶。一时之间,茶香四溢。文山包种茶比起乌龙还带着一点溪水清澈的气息,乌龙这些年被宠得有点像贵族了,文山包种则还带着乡下平民那种天真纯朴的亲切与风味。
主人为我们说了一则今年采茶时发生的故事。他由于白天忙着采茶、分茶,夜里还要炒茶,忙到几天几夜都不睡觉,连吃饭都没有时间,添一碗饭在炒茶的炉子前随便扒扒就解决了一餐,不眠不休的工作只希望今年能采个好价钱。
“有一天采茶回来,马上炒茶,晚餐的时候自己添碗饭吃着,扒了一口,就睡着了,饭碗落在地上打破都不知道,人就躺在饭粒上面,隔一段时间梦见茶炒焦了,惊醒过来,才发现嘴里还含着一口饭,一嚼发现味道不对,原来饭在口里发酵了,带着米酒的香气。”主人说着说着就笑起来了,我却听到了笑声背后的一些辛酸。人忙碌到这种情况,真是难以想象,抬头看窗外那一畦畦夹在树林山坡间的茶园,即使现在茶采完了,还时而看见茶农在园中工作的身影,在我们面前摆在壶中的茶叶原来不是轻易得来。
主人又换了泡新茶,他说:“刚喝的是生茶,现在我泡的是三分仔(即炒到三分的熟茶),你试试看。”然后他从壶中倒出了黄金一样色泽的茶汁来,比生茶更有一种古朴的气息。他说,“做茶的有一句话,说是‘南有冻顶乌龙,北有文山包种’,其实,冻顶乌龙和文山包种各有各的胜场,乌龙较浓,包种较清;乌龙较香,包种较甜,都是台湾之宝!可惜大家只熟悉冻顶乌龙,对文山的包种茶反而陌生,这是很不公平的事。”
对于不公平的事,主人似有许多感慨。他的家在坪林乡山上的渔光村,从坪林要步行两个小时才到,遗世而独立地生活着,除了种茶,闲来也种一些香菇。他住的地方在海拔八百公尺高的地方,为什么选择住这样高的山上?“那是因为茶和香菇在越高的地方长得愈好。”
即使在这么高的地方,近年来也常有人造访,主人带着乡下传统的习惯,凡是有客人来总是亲切招待,请喝茶请吃饭,临走还送一点自种的茶叶。他说:“可是有一次来了两个人,我们想招待吃饭,忙着到厨房做菜,过一下子出来,发现客厅的东西被偷走了一大堆,真是令人伤心哪!人在这时比狗还不如,你喂狗吃饭,它至少不会咬你。”
主人家居不远的地方,有北势溪环绕,山下有个秀丽的大舌湖,假日时候常有青年到这里露营,青年人所到之处,总是垃圾满地,鱼虾死灭,草树被践踏,然后他们拍拍屁股走了,把苦果留给当地居民去尝。他说:“二十年前,我也做过青年,可是我们那时的青年好像不是这样的。现在的青年几乎都是不知爱惜大地的,看他们毒鱼的那种手段,真是令人毛骨悚然,这里面有许多还是大学生。只要有青年来露营,山上人家养的鸡就常常失踪,有一次,全村的人生气了,茶也不采了,活也不做了,等着抓偷鸡的人,最后抓到了,是一个大学生,村人叫他赔一只鸡一万块,他还理直气壮地问:天下哪有这么贵的鸡?我告诉他说:一只鸡是不贵,可是为了抓你,每个人本来可以采一千五百元茶叶的,都放弃了,为了抓你我们已经损失好几万了。”
这一段话,说得在座的几个茶农都大笑起来。另一个老的茶农接着说:“像文山区是台北市的水源地,有许多台北人都怪我们把水源弄脏了,其实不是,我们更需要干净的水源,保护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弄脏?把水源弄脏的是台北人自己,每星期有五十万台北人到坪林来,人回去了,却把五十万人份的垃圾留在坪林。”
在山上茶农的眼中,台北人是骄横的、自私的、不友善的、任意破坏山林与溪河的一种动物,有一位茶农说得最幽默:“你看台北人自己把台北搞成什么样子,我每次去,差一点窒息回来!一想到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最好的茶要给这样的人喝,心里就不舒服。”
谈话的时候,他们几乎忘记了我是台北来客,纷纷对这个城市抱怨起来。在我们自己看来,台北城市的道德、伦理、精神,只是出了问题;但在乡人的眼中,这个城市的道德、伦理、精神是几年前早就崩溃了。
主人看看天色,估计我们下山的时间,泡了今春他自己烘焙出来最满意的茶,那茶还有今年春天清凉的山上气息,掀开壶盖,看到原来蜷缩的茶叶都伸展开来,感到一种莫名的欢喜,心里想着,这是一座茶乡里一个平凡茶农的家,我们为了品早春的新茶,老远从台北来,却得到了许多新的教育,原来就是一片茶叶,它的来历也是不凡的,就如同它的香气一样是不可估量的。
从山上回来,我每次冲泡带回来的茶叶,眼前仿佛浮起茶农扒一口饭睡着的样子,想着他口中发酵的一口饭,说给朋友听,他们一口咬定:“吹牛的,不相信他们可能忙到那样,饭含在口里怎么可能发酵呢?”我说:“如果饭没有在口里发酵,哪里编得出来这样的故事呢?”朋友哑口无言。
然后我就在喝茶时反省地自问:为什么我信任只见过一面的茶农反而超过我相交多年的朋友呢?
疑问就在鼻息里化成一股清气,在身边围绕着。
![[转载]一片茶叶里的人生况味——读林清玄散文《茶香一叶》 [转载]一片茶叶里的人生况味——读林清玄散文《茶香一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读与评】
读《茶香一叶》,我跟随林清玄先生的笔触,走进了一个被茶香浸润的世界。茶农粗糙的双手捧起一杯新茶,袅袅茶香中,我看到了一个关于生命、关于坚守、关于人性的动人故事。
茶农的生活远非外人想象的那般诗意。春茶时节,他们与时间赛跑,在晨露未干时便开始采摘,直至暮色四合。嫩叶稍纵即逝,今日的珍品转眼便成明日的粗茶,这种近乎残酷的时间法则,让茶农们不得不以透支生命的方式与自然博弈。他们连夜烘焙,困极时扒一口饭便沉沉睡去,口中的饭粒竟发酵出米酒的香气。这种近乎荒诞的生活细节,折射出茶农们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在茶农眼中,茶叶不仅是商品,更是生命的延续。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每一片茶叶,从采摘到烘焙,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文山包种茶的清香中,我闻到了茶农们对传统的坚守。他们固守在高山之上,不是为了远离尘嚣,而是为了让每一片茶叶都能吸收最纯净的山岚雨露。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茶乡里发生的故事,折射出现代文明的困境。大学生偷鸡的荒唐,露营者留下的满地垃圾,台北人对水源的污染,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实则暴露出整个社会的道德危机。茶农们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在不断萎缩。当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时,是否也该思考,我们失去了什么?
从茶乡归来,我常常凝视杯中的茶叶。那些在水中舒展的叶片,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茶农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你所拥有的。他们教会我们,真正的品质源于对细节的执着,真正的价值在于对初心的坚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也该像茶农一样,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的滋味?当我们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时,是否想过,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其实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茶农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走得多快,而在于你是否走得踏实。
茶香袅袅中,我仿佛看到了人生的真谛。那片在杯中舒展的茶叶,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写照吗?在生活的沸水中,我们或浮或沉,但只要我们保持本真,终会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芬芳。这或许就是茶农们想要告诉我们的:生命的美好,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坚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