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有寄》
文/益生
故水牵情霜染松,望中远岫冷烟浓。
家山已落三更雪,孤磬难留子夜钟。
乡梦未归偏独诉,羁愁重续可相逢。
抬头只见一镰月,裁片春云度晚冬。
《岁末有寄》鉴赏
文/蔡建荣
益生诗人的《岁末有寄》是一首充满深情且意境悠远的诗作,抒发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向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温暖的期盼,仿佛一幅细腻的水墨画,缓缓展开在我们眼前。
一、诗意解读
“故水牵情霜染松”,开篇即以故土的水流和被霜覆盖的松树为引,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冬日景象。这里的“牵情”二字,巧妙地将自然之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纽带,连接着诗人与那片遥远而熟悉的土地。
“望中远岫冷烟浓”,远处的山峦在寒烟中若隐若现,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
“家山已落三更雪,孤磬难留子夜钟。”随着夜色渐深,家乡的山上已经落下了厚厚的积雪,而孤独的钟声在子夜时分响起,却无法挽留时间的流逝。这里的“孤磬”与“子夜钟”,不仅是时间的标志,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以及对时光匆匆、岁月无情的感慨。
“乡梦未归偏独诉,羁愁重续可相逢。”诗人虽然在梦中未能回到家乡,却仍愿意独自倾诉这份思乡之情,或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份羁旅之愁,终有一天会在与家乡的重逢中得到慰藉。这里的“可相逢”,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相遇,更是心灵深处那份归属感的回归。
“抬头只见一镰月,裁片春云度晚冬。”结尾处,诗人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一弯新月如镰刀般悬挂,似乎在用它的光芒裁剪着春天的云朵,预示着冬日的即将过去和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转换,更是诗人内心希望的象征,即便是在岁末的寒冷与孤独中,他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期待着春天带来的新生与希望。
二、写作技巧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相结合的方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意境,再通过深情的抒发,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这种描写与抒发的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
三、语言技巧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故水牵情”、“霜染松”、“冷烟浓”、“三更雪”、“孤磬”、“子夜钟”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同时,诗人在用词上讲究细腻而不失深意,使得整首诗既有深邃的情感,又不失美感。
四、总结
益生的《岁末有寄》,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我们在岁末年初之际,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乡愁与希望。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在何方,心中那份对家的依恋与向往,永远是最温暖的力量,引领我们前行,直至重逢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