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七律禅心寄远

标签:
转载 |
凡情了去幽栖远,庐伴青山吾意欣。
屏迹林间花遍野,忘机篱下树连云。
一窗烟雨风霜外,半榻春秋日月分。
对镜尘缘似过眼,惊雷近耳已无闻。
蔡建荣点评:
在益生先生的《禅心寄远》一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内心宁静,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人形象。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境界,让我们仿佛能闻到那林间花香,感受到那篱下树影的婆娑。
“凡情了去幽栖远,庐伴青山吾意欣。”诗的开篇,益生先生便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于凡尘俗事的疏离感,以及对于隐居山林、与青山为伴的向往。这种向往并非出于逃避,而是对内心宁静、生活简朴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净化。
“屏迹林间花遍野,忘机篱下树连云。”这里,益生先生进一步描绘了他的隐居生活。他生活在林间,四周是盛开的野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他的篱笆下,树木高耸入云,仿佛与天地相连。他在这里忘却了机心,忘却了世俗的纷扰,只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一窗烟雨风霜外,半榻春秋日月分。”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他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烟雨风霜,感受着四季的更迭,日月的交替。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对镜尘缘似过眼,惊雷近耳已无闻。”在诗的最后,益生先生用一种近乎禅意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尘缘的淡漠和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他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容颜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老去,但他却并不在意。那些曾经的纷扰和喧嚣,就像过眼云烟一样,早已被他抛在了脑后。即使惊雷在耳边响起,他也已经无动于衷,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达到了真正的宁静。
《禅心寄远》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和心灵追求的表达。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繁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只有当我们真正放下尘世的纷扰,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被各种繁琐的事物所牵绊,无法真正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而益生先生的这首诗,就像是一股清流,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它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让我们一起跟随益生先生的脚步,去探寻那份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美好,去体验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意生活。
前一篇:[转载]《感悟十二》
后一篇:[转载]清·纳兰性德词九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