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读丁立梅散文《从春天出发》
标签:
转载 |
![[转载]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读丁立梅散文《从春天出发》 [转载]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读丁立梅散文《从春天出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春天出发/丁立梅
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顺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狡猾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臂膀,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菜花,次第开放。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了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嫣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响,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许,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天然的声响,美好,纯真。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边。所以,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爱惜。
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转载]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读丁立梅散文《从春天出发》 [转载]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读丁立梅散文《从春天出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读与评】
丁立梅女士的散文《从春天出发》是一篇颂春美文,歌颂了大自然和生命的春天,表现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在写作上有三个显著的特色:
一、构思精巧,题旨鲜明
品读此文,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朱自清先生的《春》。但丁立梅女士并不直接以“春”或“春天”为题,标题的中心词——“出发”体现出鲜明的立意指向,鼓舞人心。全文共八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两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总写春天来了,我们出发——点题。这部分的末尾连用两个“出发”,表现出我们内心的“急切”程度,展现出积极向前的姿态,这是呼唤,是激励,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第二部分为中间的五个自然段,以并列的形式(五个“去问候”),分别从“河边的柳”、“一些花儿”、“一些小生灵”、“飘荡的春风”和“一些种子”等几个方面,描绘了春天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美丽景色。这部分看似与“出发”无关,其实,丁女士描绘春天的景色并不是写作此文的根本目的,而是为了表达“收藏希望”、“收藏美丽”、“收藏歌声”、“会感恩与珍惜”、收获“果实累累的喜悦”的意旨。用这些“收藏”与“学会”,为“出发”层层铺垫、步步蓄势,才是她的意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第三部分,水到渠成,升华意旨。其中的“播种”、“成长”、“收获”,与“出发”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出春天里的人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综观全文,结构精巧,题旨极为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丁立梅女士笔下的春色虚实相生,充满了诗情画意。如:“你追着一片绿色去,……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写的虽是实景,却又很灵动,呈现出无比美妙的意境;“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臂膀,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亦真亦幻,描绘出多么神奇的画面;“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总算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形神兼备,多么生动而富有寓意!此外,文中还有不少地方直接引用了古典诗词,如“草色遥看近却无”、“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等,创造出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艺术境界。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是本文感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第五自然段中写去问候一些小生灵:“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这是多么细致贴心的关爱!“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响,它们就要出来了”……给人以雀跃的惊喜!“那些歌声响起……美好,纯真,是天籁之音。”这是热烈的赞美!丁女士向来以叙写小事情、歌颂小人物见长,本文在描写那些春天的花儿时,也体现出她一贯的“小人物”情怀。“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偷”字贬词褒用,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花儿们的灵性和生趣,形象生动,让人的心里感到温暖。“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不让”和下文的“争”、两个“一样”,都赞颂了“小花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蕴含着的巨大力量,令人感动不已。
三、准确亮丽,语言优美
先说选词的准确。“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了人们的眼”。丁女士写柳芽的绿,花儿的红、白或黄,并没有直接、简单地去描绘,而是稍作变动或稍加修饰,便显出色彩的鲜艳,使人的眼前为之一亮。
最后,要说一下语言的优美。丁女士爱用音乐“煮”文字,习惯用短句,整散结合,活泼流畅,多变化,富有音乐性。这些韵味,读者在品读时很容易品出来的。文中还有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也给文章增添了极强的表现力和美感。
![[转载]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读丁立梅散文《从春天出发》 [转载]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读丁立梅散文《从春天出发》](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