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语文
(2011-03-16 08:11: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部分发稿目录 |
|
|||
|
| |||
|
黄集伟专栏(3月7日—3月13日) ◎情绪文盲 来自西班牙《数码报》文章,原文标题为“情绪文盲:一种现代病”。文中给“情绪文盲”所下定义是:特指那些没有能力表达或控制自己情绪、从而无从理解或接受他人情感的那样一类人。对此,有专家分析说,“情绪文盲”是高科技带来的一种衍生病症,时间的有限与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更倾向于选择各种便捷快速的沟通方式,而这种沟通未必真正有效。于是,人类正在变成一种极度冷漠、极度自私的人类,最终,人与人之间所建立的只可能是一种极度肤浅脆弱的人际关系,同此,人与人之间也有了更多冷漠与愤怒等负面情绪。 ◎有杜蕾斯才有童话 语出设计师张发财本周设计图稿“白雪公主”。画面中的白雪公主早已逃离“格林童话”的小院儿,踱步大千世界后生下5名成天哭哭啼啼的宝贝。张发财为此广告设计图所配旁白来自画面左侧男士,这句旁白貌似漫不经心,可正是它使整个原本安谧的画面顿时飘散不安气息。 ◎有时候幻觉比药有用 语出作家btr本周影评专栏。评介伍迪·艾伦新片《你会遇上一个高大黝黑的陌生人》,btr认为,这部新片“告诉我们,变老并不会让人变得更聪明,也不会让人多懂得一些人生的意义——除非你是伍迪,那么你会进一步明白人生的无意义。而试图抵抗老去同样无用,因为‘就算你健身做运动,时间还是照样走’,因为在你吃好伟哥掐着时间等待勃起的那几分钟里,你的少妻已经和健身教练搞上了。”“解不开人生难题的伍迪在电影末尾还是半调侃半认真地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他说,有时候幻觉比药有用。无论是相信轮回转世,相信算命先生的寓言,还是自我欺骗,如果你能将自己置于幻觉之中,那样面对悲催的人生或许还能勉强战胜之。” ◎政治洁癖 语出学者和静钧发表在《新京报》上的一篇时评,针对本周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因“政治献金”丑闻辞职一事,和静钧试图回答“一个在二战后从废墟中崛起的国家,何以打造出这般廉政的‘金刚之身’”即所谓“政治洁癖”。和静钧从日本经过历次补充、修改至今已成5万余言《政治资金规正法》说起,详述法律本身对于卑劣人性的约束与窑变:“搞政治离不开金钱,但要搞得有道,整个‘搞政治’和‘弄金钱’的流程应置于阳光之下,以便于国民对政党和政治家们的品格和守法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如是,“几乎还没有一个日本高官腐败下台后又能东山再起的,也没有‘异地为官’的。” ◎凡俗的耳朵有幸兜截了一程顺风车,福气几生修得 语出专栏作家迈克本周专栏文章,原文标题是“莫不是……”。文中迈克慨叹艺人袁雪芬高龄辞世,将一则伤怀悼亡之文写成了青春祭文:“滋润我的是《西厢记》后花园细微的忐忑,短短三五分钟重复又重复,由惊诧过渡到释然,默默醒悟何谓完美。对的时间对的人,造就的可以是艺术也可以是爱情,凡俗的耳朵有幸兜截了一程顺风车,福气几生修得。”常言道:“身如枯叶方愁落,心似残潮不肯平。”迈克此时心境当得起这14字。 ◎秒时代 语出《新京报》记者勾伊娜本周二报道。“秒时代”特指当下由多家卫视由热播剧引发的广告大战。如这个3月正在4家卫视热播的《借枪》开播仅一周,就至少已有3家卫视开始自删广告,务必使剧情与《新闻联播》无缝链接,即“新闻联播”结束前1秒与“借枪”剧情第1秒紧挨死贴,以秒为计争观众抢收视。“浙江、东方、天津三家卫视都采取了删广告抢播的做法。浙江卫视在《新闻联播》后直接进入《借枪》剧情部分,连片头都几乎删光……此举被网友称为电视剧‘秒时代’的开始。” ◎能量外衣 一种专为iPhone手机设计制作的备用电池。不过,在时尚语境中,“备用电池”这称呼听起来老土死了,于是有了“能量外衣”这种以比喻修辞编造的伪新词。这里没有苛责之意,我的想法是,在乏味无望的当下生活中,这种小夸张小创意确有装点之功,就好比好多年前我搜集到的那个近似创意——本来就一开电梯的高小毕业生,却非在那张自制名片上写下这样一行小字:垂直交通运营总监。 ◎恋爱实名制 来自福建某大学本周雷人新闻,即要求在校生凡恋爱者需登记表格一张。此雷人新闻一出,其主旨被网友归结为“恋爱要登记、表白要负责、吵架要上报”具象条款,并因此引发热议。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