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华时报》:观点速递

(2010-06-12 09:57:33)
标签:

杂谈

分类: 部分发稿目录

               观点速递

     2010-06-12   来源:京华时报  02版“声音”

 

          切莫对跪谢师恩一棍子打死

    众多批判者把“跪师”的礼貌性“下跪”,与古代“臣民跪拜天子”的奴化“下跪”混为一谈,也与“男儿膝下有黄金”的威武不屈之“跪”意思串联在一起,更与当下一些上访民众“跪求”父母官的被迫私力救济式“下跪”扯在一起,这才引发了“跪”的语意迁移,形成了误解。把学生谢师之跪与变了传统含义的维权下跪混淆起来,不仅不利于重构跪礼文化,也不利于我们精神上援助陷入弱势的一些“跪者”。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和静钧指出,跪这类感恩表达,本是中国古代就沿袭下来的行礼文化之一,正常不过,实在没必要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讨伐”甚至是妖魔化。

 

              摸清高收入不妨盯住高消费

    人有了钱都是要消费的。如果不消费,把钱藏起来不用,那么这些钱对他们还有什么意义。因此,根据支出来反推一个人的收入情况也很有威慑力。除非到死也不消费,有关部门才难以摸清收入情况,恐怕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傻子。即使这些钱隐瞒着以后用,可是等以后说不出这些钱合理来源的时候,还是要被当作当年的收入来交个人所得税。 

    ——论者肖华指出,在当前我国收入难以摸清的情况下,采取根据高消费来倒推一个人收入的方法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国外采取这样的方式有着完善的法律依据,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尽快完善有关法律。

 

              裸模并非放哪儿都是艺术

    不是裸模本身有争议,也并非当地村民们太粗俗,而是这项原本应当受到一定约束和保持自我矜持的艺术,现在变得越发随意和毫无顾忌了。裸模作为一种“敏感”艺术,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旦离开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它就很有可能因“裸”而触及道德的底线。作一个也许并不很贴切的比喻,这恰如夫妻房事,发生在自家卧室再正常不过,可如果放在闹市街头,显然就有伤风化了。 

    ——论者郭兵指出,如果自以为是高雅艺术,就可以在公众生活领域“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这不但野蛮侵犯了公众的空间权益,恐怕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艺术的品位。

 

    《南方日报》《法制日报》《南方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