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式思维”引发“中欧恩怨”

(2009-06-15 17:10:36)
标签:

恩怨

欧洲人

头灯

卫星导航系统

中欧

杂谈

分类: 国际政治

          “欧式思维”引发“中欧恩怨”

             文/和静钧,刊于《同舟共进》

    法国著名作家阿兰·佩雷菲特在其《中国的悲剧》一书中抨击过“欧式思维”:“法国人想要把自己的头灯强加给德国人;后者对此没有感到有任何需要,因为白色头灯只会让驾驶黄色头灯车的人目眩。欧洲人对中国人犯下的评估错误属于同样范围”。

   “欧式思维”的本质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自负与傲慢的心理现象。它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既拖累了欧洲人自己前进的步伐,也差不多摧毁了中欧之间一次可载入史册的重大合作项目,一个曾被视为挑战美国卫星定位“霸权”的高科技合作项目。当中国宣布自主研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时,一直把“伽利略”系统视为“尤物”的欧洲人才后悔没有把“财大气粗”的中国人留在欧洲人的项目里,当中国向联合国下属机构国际电讯通信联盟率先申报使用于“北斗二号”的卫星发射频率,而该频率正好是欧洲人“相中”的频率时,欧洲人才大乱阵脚,感受到中国人“报复”的后果严重性。

假如欧洲人对待自己以及对华态度上一开始不犯佩雷菲特所说的“欧式思维”的错误,所有以上恩怨都会自然消散。

    今天,我们平心静气地回顾和总统这一场“婚变”,目的在于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有志于在世界舞台上有所作为的新兴市场国家,指出如何审慎平衡“合作”与“自主”的两项战略选择。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事上,中国和欧洲从最初的合作,逐步走向竞争,最后形成对抗之局面,反映了中欧之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战略利益冲突,而冲突背后,则揭示了欧洲一直以来对华所抱持的傲慢和排斥心态。关于这场并不为国内人所熟知的争执,其实历来已久,要厘清来龙去脉,还得从最开始的中欧合作签约谈起。

                    …………

     (仅上传一部分,全文可翻阅《同舟共济》第六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