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评论》专栏:国家可以这么富裕?
文/和静钧
总想一个国家“富”是个什么概念。再穷的国家里也总有一批富人巨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强烈的穷富反差,倒还凸显了“富”的轮廓。北欧一些小国,高福利,高收入,但基本上个“均富”社会,反倒让那些身临其境的人,没有了“富”的欣悦。“均富”就是“均贫”,“均富”产生的心理效应,并没有比“均贫”实际达到的心理满足好多少。
但有一个国家例外,不论是外人,还是本国人,都那样强烈地感受着这个国家的富足,“富”原来可以这么具体。
有位造访过文莱苏丹王宫的外交官这么写道:“步入王宫,黄金随手可即。水龙头是金的,地毯是用金线织成块的,水晶花瓶中开放着永不凋谢的玫瑰,它们的根茎是金的,花瓣则用蓝宝石、红玉、祖母绿以及钻石镶嵌而成。……就连电灯按钮也都是金子做的。当苏丹在王宫举行宴会时,每位客人面前都摆着一只亮亮铮铮的金饭碗。”
就连皇宫和清真寺之外的公共建筑设施,也是随处可见镏了金粉、镶了金片或镀了赤金的招牌、饰物或雕像,文莱人身穿有金丝银线的衣物,佩戴金子钻石等饰物,无处不在炫耀着金黄色的富足。
文莱国王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曾于1987年以300亿美元的身家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世界首富。
两年前,文莱公主出嫁的婚庆活动拉开帷幕以来,举国沉浸在一片浓浓的金黄色欢乐海洋中,这份令人炫目的色彩让人联想到中国唐末黄巢《赋菊诗》所描写的遍地金菊场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适逢中国热播宫廷剧《满城尽带黄金甲》,也会让人不由得想到张艺谋执导的这部影视画面中奢华至极的金黄色背景。
只是与黄巢诗中所表现出的逼人的政治野心和张艺谋影片中揪心的欲望挣扎不同,文莱苏丹国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金黄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政治寓意,它只是张扬地对外宣泄着普天同庆的欢愉,并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豪华宏大的王室婚礼。
大街上插满了印有公主和附马婚照的锦旗,在金黄色的海岸线的衬托下,金黄色的锦旗随着夏日海风中飘扬。用24K金打造的富丽堂皇的婚礼花车在欢呼的市民簇拥下绕行城市,接受着一路上马来人传统的祝福,而举着华盖的各路列队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人们目不暇接的视线中掀起了金黄色的高潮。
文莱虽是蕞尔小国,偏偏却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光是石油和天然气一项,就给文莱带来滚滚财源。国王苏丹博尔基亚除了喜欢花钱如流水之外,却是个治理国家精通经济的高手,他娴熟地管理着文莱特有的以王室和国有企业为主干的经济体制。
今天的文莱,国民年人均GDP一直在1.9万美元高位之间浮动,国民不用纳税,看病不用交钱、上学不需交学费、甚至到麦加朝觐也可以拿到政府补助,到国外治病也能报销所有费用。王室常常向平民派发重重的礼物,文莱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两部轿车,文莱已经成为出境旅游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之一。
文莱之成功,不仅改写了世人对君主制的偏见,也给人们对“富”观测赋予了文化和历史的内涵。在很多资源型国家纷纷掉进“资源的诅咒”而动荡不止时,文莱却享受着和谐的高质量的生活,国家生机勃勃,能源产业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居于高位的王室,对本国国民,一直保持着大方、慷慨的富人形象,这或许就是人们能强烈感受到一个国家可以这么富裕的重要原因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