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店小学教师青岛版科学教材培训会有感

(2007-09-23 23:22:20)
标签:

教育杂谈

 

张店小学教师青岛版科学教材培训会有感

   2007年9月14日,全天不在学校,来到劳动大厦参加张店五区三县所有科学老师参加的科学教材培训会。和张瑞来、张树娟、王海华一起我们一行四人8:00准时坐在了劳动大厦的多功能汇报厅里。里面密密麻麻坐满了全区的老师们。我们来得早就挑了前面的位置坐下。这次大规模的教材培训会,由青岛出版社赞助,请来了两位资深专家为大家详细分析教材。

    上午由褚宏民主任——新教材编委,为大家详细分析了三年级上下册科学。

重点内容摘录如下:

1、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尝试解决(熟悉基本的科学探究程序)

2、  教学内容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注意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活动的整合。

3、  教材特点:(1)初级探究过程技能:观察、制作、测量、分类、搜集信息资料

(2)各单元没有明显的知识联系(3)探究结果注重实效性。

4、各单元均以“学生生活经验”为线索,引入科学规范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5、展开观察、记录、整理 、制作等探究活动。

6、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7、培养:持之以恒坚持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制定计划的能力,观察能力,中长期科学研究活动的展开。

8、一单元:绪论部分,亲近科学,提出问题,有效选择问题,甚至尝试解决问题

二单元:科学方法、掌握技能、学会探究

三四五六单元: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9、三年级上册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1)《玩具里的科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感官观察。2)《动植物》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分类,懂得先确立标准是分类的基础。从动植物身上引发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带领学生探究校园植物。先不提任何要求,只需分成两类,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建立标准,然后老师任取一类,再让孩子们分类。3)《我在哪里》解决有关位置描述的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学会用图示方法代替位置的语言描述。4)《猜猜我是谁》声音是物体的一个品质,利用感官对声音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5)《科学在我们身边》,找科学,做科学,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实验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几种探究技能的学习

6)《它是什么》感官!意识到利用感官辨认物体的重要性和基础性。7)哪杯水更热:仪器测量!让学生意识到利用工具比用感官认识物体要更准确。8)《不倒翁》解暗箱!意识到从事物的内部去探究事物内部的本质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但有的“暗箱”无法解例如“宇宙”“人体科学”。因此通过外部特征----提出猜想假设----建立模型---- 解释现象的方法来了解。例如:探究人体的肘关节工作原理,可以用皮筋、木棍的组合,必须模型只能转到180度,而非360度,这样才基本符合肘关节工作原理。9)《纸的秘密》,意识到对比探究是区分事物必要的科学方法。

第三单元:天气与生活(搜集信息、制作的技能)

10)《天气与生活》:分类整理信息资料,意识到不同的人对天气感觉不同。11)《今天的天气》:探究获取天气的方法,实际观测天气{各项天气指标} 、获取数据的方法。12)《我的风向仪》:考虑到美观,老师选材要精心准备,吹塑板最好用。13)《我的雨量器》:注意实用性。14)《一周的天气》课前准备(第11课时已提前提出搜集数据的要求),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整理信息资料,分析资料。老师分析:降水量 气温变化。气温变化统计图(曲线),课前准备好统计图,只是让学生填数据就可以方便实施研究了。

第四单元:水的科学(观察、试验探究技能

15)《水在那里》感官观察,苹果挤出水的实验16)《哪杯水多》比较观察,运用仪器测量。相同多的水放在不同形状杯子里,观察很难判断,因此用仪器。17)《多变的水》实验、观察。形状和形态的变化。18)《有趣的沉浮现象》活动过程多,有4个,2课时探究活动:探索橡皮泥能不沉入水中吗。改变浮力影响沉浮。探究过程趋向完整,1课时讲解沉浮现象,水有浮力,下沉的物体有浮力吗19)《水流产生力量吗?》水力大小的测定(让学生设计),目前只能定性观察,无法定量观测,希望有老师能想出更好方法。

第五单元:秋去冬来(观察、中长期探究)

20)《秋天里的植物》观察、制定观察探究方案。只让学生知道一些表象。方案让学生自己去制定。(选好地点,不要变地点)观察周围动植物,观察多少,记录多少,而且长期观察记录。21)《秋季星空》观察、制定方案22)《冬季动植物》观察、修订完善观察动植物的探究方案。23)《冬季星空》观察、分析探究

三年级下册

一单元:控制变量(对比实验)体验探究

二单元:《春去夏到》观察现象,解释现象,让学生及时总结,提出问题

三单元:《地球外衣》综合性单元,学会梳理问题,筛选问题

四单元:《太阳与生活》户外探究亲近自然《影子的科学》方向、长短的变化,让学生进行具体实际的测量,搜集具体数据,体验影子。

五单元:《电的本质》对比假设、过程反思。老师准备器材一定要充分。

下学期注重了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注重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让学生用实际数据来说明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的关系。不能只是看谁快谁慢。对比上册教科书下册探究性更强。一期以引领探究,渗透方法步骤为主。二期扩大探究空间,提高研究层次。注:科学教材网址:http://www.mmedu.net.cn

接下来,褚老师又重点讲解了《实施科学课的教学策略》。讲课堂笔记记录如下,方便学习。

一、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  转变观念,用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在课堂上的行动。知识要掌握,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更重要。

2、  树立“教材教”的意识。对教材事例不满意,可以自己更换,只用教学目标和题目也行,多学习其他版本教材,(全国共有9个版本的《科学》)

3、  让学生参与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教材的四大模块之一,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好准备,及时进行评点和表扬。

4、  上课的时候关注什么?多动脑 ,多动手,多思考,效率。

5、  如何做好小组的分工合作?有骨干,有任劳任怨勤于记录的学生,这样容易成功,总之分组考虑要周全。

6、  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转变观念,用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在课堂上的行动。

7、  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就越少。事实上,老师应该是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一位帮助发现矛盾,启发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8、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是最佳,但怎样自主学习呢?多多思考这个问题。发现学习,指导发现,独立发现,创新学习。

9、  转变课堂功能:如何组织学生在40分钟之内做什么,课外做什么,教师要心里有数。

10、老师有效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老师巡视不要形式化,要如上所列,真正深入学生活动中。

10、角色定位:发展为本————学习的激励者(激励创新,基本试验成功后,老师点拨另一个思考方向);学习的组织者(创设环境);学习的帮助者(帮助成功)

11、教材总目标: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逐步地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褚老师讲了两个有趣的教学故事:

《观察大树》。教材目的是观察大树,很多老师就上成了一节说明课。其实正确课堂设计应是:先让学生会议无意观察结果,然后老师问学生一个没观察到的问题,设置矛盾,再一起讨论找到观察不全面不细致的原因,然后围绕一定目的去观察,获得观察体验,将两种不同的观察对比,形成观察要有目的的初步感性认识:回忆----整理----再观察----再整理。

《观察老虎写作文》第一次语文老师没有提任何要求,回来后都没写好,老师问道:老虎尾巴尖是什么颜色? 没人知道。带着这个问题,为了写好作文,于是第二次又去,再观察,再写。这位老师巧妙让学生感悟到观察要有目的,让学生体验了这个道理。

二、拿到教科书应想什么?

1、  活动:教材中有什么活动?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活动?

2、  目标:为什么做这些活动?这些活动侧重于对孩子哪些方面的影响。

3、  策略: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些活动?为顺利开展应做哪些准备

4、  活动的意义和分类:哪些活动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点?哪些活动侧重于训练孩子的探究过程方面的技能。

5、  哪些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褚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教学土地资源的宝贵和有限。老师那一张白纸比喻是一大片我们的土地。问同学们你想盖什么?楼房,好撕掉一块,工厂,好撕掉一块,学校,好撕掉一块,建体育馆,好撕掉一块,最后我们的纸被撕得只剩一点点,老师说:这就是现在我们拥有的耕地面积。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深刻体验到耕地的珍贵,懂得不乱占耕地。

6、  理清每部分之间的联系,先后顺序,重要和次要之分。

7、  确定本课主要活动

8、  确定教学策略。

三、关注课堂“生成”,让设计“简单”些。

1、  预案设计。在简约中,留下动手动脑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生成留下空间。

2、  教案演绎:在“动态生成”中使学习踏上激情的行程。

3、  删繁就简:砍多余环节;留弹性区间;改线性设计

4、  课堂上所需考虑的问题:什么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涉及什么样的探究活动。

 

课程总目标:不是多学知识而是善于思考。知识的主要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

 

中长期科学实验的几点启示:循序渐进开展活动;知之深则爱之切,了解越多越感兴趣;星云知识难与教学和观察试验,限制学生研究星空的因素,因为多在夜间很辛苦,观察时间少。

 

让学生经历探究全过程的课:拆装玩具;沸腾;哪杯水更热;不到翁;纸的秘密

 

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以“为什么”开头,属探寻根源性问题;以“怎么样”开头,属因果关系或功能性问题。老师要善于区分学生的问题,并将“为什么”的问题转化成“怎么样”的问题,就好回答的多。

 

学生成长记录袋能帮助老师和学生。

 

重视过程性积累,动手之前先动脑,重视积累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