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红楼梦》是部奇书,鲁迅就曾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果单看里面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固然让人感动,但里面不少小人物的爱情也颇让人回味。
贾芸与小红
贾芸是贾府的宗族,属于“草”字辈,小红是贾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他们俩的相识,纯属偶然。一次贾芸到绮霰斋书房去等宝玉,宝玉没来,恰巧这时小红走来,被焙茗抓着问信,小红从焙茗口中知道贾芸是本家的爷们,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盯了两眼,小红知道宝玉是不会来了,便让贾芸先回去,贾芸往外走时,还不时回望小红,两人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接着便有“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蜂腰桥设言传蜜意”,两人通过坠儿互换手帕算是彼此定情了吧。不得不说,他们俩的爱情掺杂着很多现实的成分,试想贾芸假若不是贾府本家的爷,小红还会如此注意他吗。小红是什么样的人,宝钗就曾说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确实,小红在宝玉房里时,就曾想接近宝玉,向上攀高,无奈宝玉房里众丫头太过厉害,个个能牙利爪,她那里插的下手,只得放弃。但机会还是降临到了小红头上,而小红也是个懂得把握机会的人,那次凤姐站在山坡上招手叫人,小红是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跟前为她效劳,事后来回凤姐的话,那段经典的“说奶奶”简直就像说相声一般,李纨是听得云里雾里,而凤姐见她聪明伶俐,便把她从宝玉那要了来,得到凤姐的赏识小红可算是爬上高枝儿了,这样的一个人,一般的人又怎能入她的眼,非得到贾芸这种身份不可。而贾芸呢,也颇懂得人情世故,为了巴结宝玉,可以认宝玉作爹;为了谋得监种花木工程的职事,买冰片麝香贿赂凤姐,并加之百般央求;宝玉病的几天,他在里头混了两日就把有名人口记了一半;尽管这些行为不甚光明,但在人事复杂的贾府这又算得了什么,何况他还是为了让寡母过好日子,比之贾蓉、贾蔷之流又不知好了多少。贾芸在《红楼梦》众多男子中还算是比较正面的形象,否则便不会有“醉金刚轻财尚侠义”了,但高鹗续书里却把他写成了预谋贩卖巧姐的“奸兄”,大大曲解了曹公的意思(脂批里暗示贾芸在后面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也让贾芸这一形象大打折扣。如果贾芸与小红真能走在一起,那他们绝对是事业上的最佳拍档,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在后面的《红楼梦》中,他们应该还会出场,如脂砚斋批语所说,担负起狱神庙解救贾宝玉的重任……不管怎么说,芸红恋虽不甚感人,但却真实平凡,他们能在封建社会里大胆追求爱情,已是难能可贵了。
贾蔷与龄官
贾蔷,是宁府中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跟着贾珍过活,和贾蓉最相亲厚,平日里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典型的纨绔子弟。因元春要来大观园省亲,贾蔷就被派去姑苏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而龄官就是贾蔷从姑苏采买的十二个女戏子中的一个,她不只长得有黛玉之态,性格上也颇似黛玉。元春来省亲听戏时,贾蔷命龄官司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却认为这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她不过,只得依他作了。龄官只是一个戏子,按理身份应该是最低贱的,但她却敢公然违抗贾蔷的命令,而贾蔷作为这些戏子的管理者,被龄官如此反抗,竟毫无怒意,反而还顺着龄官司,这不得不叫人奇怪。贾蔷与龄官的爱情不知始于何时,但“龄官画蔷”却是《红楼梦》中最诗意的场景之一,在蔷薇花架下,龄官用簪子划地,一直、一画、一勾,划了个“蔷”字,画来画去,都是个“蔷”字,画完一个“蔷”,又画一个“蔷”,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这时不只宝玉看痴了,我也痴了,可想见贾蔷在龄官心中的地位,然而龄官心里却在熬煎,身份地位的差距,不得自由的痛苦,都让她感到无比压抑。在三十六回“识分定情语梨香院”中,我们对龄官这一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宝玉去梨香院闲逛,陪笑央求龄官唱戏,龄官却不唱。这时贾蔷从外头来了,手里提着个雀儿笼,上面扎着小戏台并一个雀儿,兴头头往里走,他想逗龄官开心,便哄雀儿在戏台上乱窜衔鬼脸旗帜。龄官却不领情,反说贾蔷弄个雀儿是来打趣她,她也如同雀儿一般关在牢坑里学这劳什子。从这可以看出,龄官是多么厌恶现在的生活,她讨厌被关在这里学唱戏,她想飞出去。见龄官如此,贾蔷没法,只得把费了一二两银子买的雀儿放了,一顿把笼子也拆了。贾蔷见龄官身体不好,要去请大夫,被龄官叫住说大毒日头底下,请了大夫来她也不瞧,贾蔷只得站住。读到这儿,觉得贾蔷对龄官真的很好,虽然平日里他的作为令人不齿,但他能对龄官如此贴心,确实让人感动。后来皇宫里有位老太妃薨逝,敕谕一年内不许筵宴音乐,贾府只得遣散梨香院,十二戏子中大部分都选择留在了贾府,离开的只有四五人,龄官就是其中之一。读到这儿,大家都会觉得奇怪,龄官怎么会选择离开贾府,离开贾蔷,她是那么痴心地画“蔷”,她怎么舍得呢?但正如周思源教授引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许龄官最渴望的是自由,这在她让贾蔷放走雀儿时便可看出,没有自由,爱情又算得了什么呢?又或许她知道她与贾蔷原来就是个错误。不知贾蔷有没有过挽留龄官,但龄官毕竟还是走了。后面龄官还有没有出场,她与贾蔷还能不能再续前缘,我们不得而知,这一切只恨红楼未完,但“龄官画蔷”却早已成为红谜们心中的经典。
司棋与潘又安
俗话说“有其主必有其仆”,有什么样的主子就该有什么样的丫头,但迎春与司棋却是个例外,懦弱的迎春偏生有着司棋这么个厉害的丫头,也许这就是贾府的生存法则,主子太懦弱了,丫鬟就不得不强悍一点,惟其如此,才能保护自己。司棋在前四五十回几乎没什么戏份,顶多当个布景,但后面她的戏份逐渐增多,六十一回她带领众丫头大闹厨房,让我们见识了她的厉害。就是这么个厉害的丫头,却能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与在贾府当小厮的姑表兄弟潘又安从小儿在一处玩笑起住,小儿戏言,订下将来不娶不嫁,长大后,他俩旧情不忘,因而约定在大观园私会,并买通园内的老婆子留门看道。不巧被鸳鸯撞破,她表弟因害怕先逃走了,她心里想的是:“纵是闹了出来,也该死在一处,他为是男人,先就走了,可见是个没情意的。”可见司棋其实比男人更有担当,她完全对自己的爱情负责。在抄检大观园时,他俩的事被揭发,这在当时可说是极其羞愧之事,但凤姐却见司棋只是低头不语,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司棋确实与别个丫头不同,别的丫头是绝对没有胆子做这种事的,但司棋却敢,即使她知道这种事在当时是多么地被社会所不容,她依然冒险一试,为了爱情她可以不顾一切,并且她从来也不认为这是什么罪大恶极之事,以至事发之后依然毫无畏惧。但司棋还是被撵出了大观园,高鹗续书里借别人之口道出了司棋的结局,后来潘又安回来了,他来找司棋,但是因为她母亲的反对,司棋最终撞墙死了,潘又安也拿刀自刎了,虽然不喜欢高鹗的续书,但这样的结局也算是成全了司棋的爱情吧。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但“爱”却是没有等级的,每个人都有拥有爱情的权力,即使是最下层的小人物。《红楼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把小人物的爱情也写得如此动人,在我们记住宝黛爱情悲剧的同时,也忘不了书中那些感动人心的小人物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