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年青时的文学记忆
(2011-12-25 13:04:59)
标签:
青春记忆《春潮》诗刊儿时玩伴 |
分类: 我们周围的那些事儿 |
九十年代初吧,几个不安分的毛头小伙子,一帮70后的懵懂青年,虽称不上文艺青年,但也能称之为文学爱好者抑或文艺发烧友了。那时候常聚在一起,搞一些超出一般农村青年的文艺行动。诸如在一起开一个联欢晚会,模仿当红的港台明星歌唱,口技表演等等。虽然身在农村,条件简陋,设备简单,我们还是搞的有声有色,充满了勃勃生机。我们不单用录音机现场把节目录下来,待以后赏玩与评论,而且我们还会不断发现缺点与瑕疵,待下次录制节目时加以调整与改善。想想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玩伴们不停地抒写着自己青春的不羁与向往,如今仍感慨万千。
除此之外,我们在一起谈诗咏词,把一些偷偷写下的那些激情澎湃的小诗,充满感情的朗诵出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当时,最给我留下深切记忆的就是创办我们的《春潮》文学社了,几个臭味相投的玩伴一合计,要把我们平时吟咏的自己创作的诗歌以纸质的方式呈现出来,达到我们能发表文章的愿望,我们一拍即合,都举双手赞成。
第一批文学社成员是由沈保宝宝、建东、绪军、秀强、清保、廷刚、兆辉与我组成,大家兴高彩烈地筹备,决定印制第一期《春潮》诗刊。于是,忙着商量封面的设计,诗刊的页数,卷首语有谁来写,是否设计插图等等。接下来买纸,找蜡纸、油印机等材料,因为绪军是中学老师的缘故,所有这些都由他给我们提供。随后,各自挑好自己满意的作品,交给我和沈保宝宝来刻蜡纸,我们怀着激动与神圣的心情细心地把每一首诗歌与散文诗刻在每一个版面上,小心翼翼地把我们的梦想与期盼悄悄地展现。
还清楚地记得沈保宝宝写得卷首语如下:
只有不安分的活者,才是一段真正无悔的人生。
回忆是一张网,一张理不顺的纷杂记忆。手忙脚乱之后,只能抓住几缕阳光,但已有了收获。
抬头是淡淡的蓝,低头是淡淡的绿。于是我们用自己的笔,描绘着人生,让蓝更蓝,让绿更绿。
当雨声惊醒了瑰丽的未熟透的梦,雨滴仍敲打着我们的心扉,是风留驻了我们的笑容。
不希望拥有华贵,只想精神充实。如今在风雨同舟的日子里,终于开拓出了一片属于我们的芳草地-------春潮。
只愿花香飘万里,飘万里------
一种追求文学梦想的不安分与锲而不舍,一份执着于青春年少的轻狂,一种未经尘世历练的稚嫩与青涩,记录了当时我们的心境与追求何其美好。当我们仔细用油滚在一页页白纸上轻推,我们的诗文就清晰地显现在纸张上,然后小心地把油墨晾干,再细心的装订成册,并在每页的一隅盖上了由篆刻爱好者的秀强刻得篆字刻章,感觉诗集又厚重了几分,感觉我们的心思没有白费,感觉我们的汗水也没有白流。就这样,一块种满我们期翼的心灵芳草地开垦出来了,当拿到充满油墨香味纸质油印诗刊时,我们激动的要命,也兴奋的要命。《春潮》诗刊在村头巷尾里与学校师生间传播,让我们的心情复杂起来,由创作者的自豪与激动,也有对诗文不自信的忐忑与不安。幸好传播面小了点,也不至于过分担心诗刊的粗陋与浅薄,毕竟它载满我们轻扬的青春梦想驶上了文学之旅,即使糟粕,我们也无怨无悔。
那时,我刻在《春潮》诗刊的一首自己写的小诗还能清晰记起:霜降之后/草如雪/枫叶却如火/点燃了寒秋,没有风的日子/树相对无语/默默地眷恋着,落叶如泪/颗颗滴落/很淡很淡,伤感/如病魔缠身/而秋/却已凄清。
岁月是时代的见证,过往的岁月永远值得我们去珍惜,永远也不能从心底的记忆中抹去。破旧的一册《春潮》诗刊,我仍旧保存着,它是我走向文学殿堂的见证,我将永远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