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掌握品牌思维?发现身边的案例,并进行刻意练习

分类: 学习定位 |
文 | 吴晗
要学习品牌思维,理论的东西最简单,难的是理解并应用。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刻意练习。我们需要从生活中刻意去发现身边的例子,来判断它的好坏,如何改进。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才能真正的有所提升。
这就是一个生活中真实案例:
「慢生活、深呼吸、到池州」,这个高铁车厢广告效果好吗?为什么?
相信看到这个广告的人,多少有点困惑:给我一个去池州的理由!
那么,这个广告不好在哪里呢?
首先,投放地点欠考虑。
坐高铁的人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地,就算注意到了你的广告,到下次再出行的时候,早已经忘了池州是什么地方了。
其次,就是广告自身的问题,包括文案以及设计。
1.
-
无差异化,没有突出自身价值。池州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值得一去?
-
概念泛滥、陈旧无新意,口号感强烈(慢生活、深呼吸)
-
文案指向不明确,造成困惑(仅仅说慢生活、深呼吸,不知道是旅游广告还是地产广告)
2.
-
宣传图和文案不搭。湖对面是高楼,怎么慢?感觉深呼吸一下,全是水泥味儿
-
图片的选择不够吸引人,不足以让观众产生去的欲望
3.
-
大部分人对池州这个地名没有概念,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在哪里。
-
有冲动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怎么去
-
没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即便有兴趣深入了解也接触不到
如果要用品牌思维来提升效果,针对以上广告自身的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改进呢?(以下来自李倩及读者群中同学们的讨论):
1.
-
突出交通便利性:如北京到池州,3小时能抵达的最佳静心地
-
抱大腿(次级品牌杠杆的运用):黄山沿途新地标,0雾霾新去处
-
突出杀手级吸引力(差异性,大IP):比如,杏花村出处,看十万人赏花饮酒
2.
-
二维码,联系方式等(明确指向,提供完成后续操作的路径),扫描即送荣誉村民证,凭证免费进入景点
-
晒晒看(娱乐化、参与感),你朋友圈知道池州的有多少人?
以上就是这个案例从发现不足到改进的一个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