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学习方法:随处可见的“消费洞察”

分类: 方法论 |
在上海生活的这些人,每天所喝的水可都是黄浦江的水,那么黄浦江的源头又在哪里呢?……很偶然的是,黄浦江的源头也在松江,那个地方被称为“浦江之首”。如果用大家熟悉的“定位起名方法”来看这个名字,还不如直接叫做“浦江源”更简单明了,多一个字不如少一个字,更容易记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上海有一条江叫做黄浦江,浦江的源头,自然就是“浦江源”啦。
可谓饮水思源,有源头就有历史,有历史就有记忆,有记忆的地方就有商业价值……所有学过定位的同学都应该知道,一个有传承的企业是值得信赖的,一个有历史的品牌是值得购买的,也难怪现在有些品牌说自己“专为中国人研制奶粉54年”,“专注茄克36年”,“传承王泽邦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已逾百年历史的凉茶配方”……等等,以彰显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值得购买的。
有没有突然间感觉到,看了北京、广州、深圳的高楼大厦之后,到上海来依然看高楼大厦,是不是已经不过瘾啦,那我就推荐你去看看浦江源头,绝对让你震撼。在上海的人饮水会想到黄浦江,那么喝牛奶的时候,他们会想到什么呢?……我来问问江生同学,立刻连线……
我问,黄浦江的源头知道吗?
江生说,这个问题还真的问倒我了,黄浦江的源头在哪里呢?
我说,你平常喝牛奶不?
江生说,喝呀,
我说,喝什么品牌的牛奶呢?
江生说,本地的光明牛奶,平常喝的是他们的鲜牛奶
我说,哟,挺会享受的嘛,还喝鲜牛奶啊,那我考考你噢,喝鲜牛奶补钙吗?
江生说,那当然啊,哪个牛奶里不含钙呢?
我说,这几个牛奶,你喝过吗?
江生说,只要是光明的牛奶,我都喝过……不过,怎么光明的鲜牛奶里面没有写着含钙呢?奇怪啦?
我说,我怎么知道啊,我又不是研制牛奶的专家,不过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专家,到底怎么回事。
江生说,晕,还以为你知道呢
我说,看着这三种牛奶,你有何感想?
江生说,第三个你得先把正面给我看看啊
我问,看到了吗?
江生说,看到了,千岛湖牧场鲜牛奶
我问,是的,千岛湖牧场鲜牛奶,最近经常断货,想买都买不到,你看了这三个,有什么想法不?
江生说,首先从顾客的角度看,上海的光明牛奶产地上海,可是上海在顾客的认知中,都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没有草原,没有牧场的认知,所以本地没有好奶源,顾客基本会猜到光明的奶源都是从外地引进的。
我说,既然你都觉得上海光明没有好奶源的认知,为什么你刚才说平常会喝光明的牛奶呢?
江生说,当年三氯氰胺事件中上海本地的光明牛奶唯一没事的,所以也就一直放心喝到现在了,
我说,看来光明牛奶在上海本地的质量把控还是挺严格的嘛(曾经有媒体报道在外地发现光明的回收奶,“回收奶”的负面消息在许多人心里依然有阴影哦)。还有呢?
江生说,这个千岛湖牧场鲜牛奶,以前没有喝过,从包装上看,这是新希望出品的,新希望在认知中是四川的,干蓄牧业,有自己的牧场;从正面看,宣传千岛湖牧场鲜牛奶,隐蔽了新希望,可以看出来是为了凸显千岛湖牧场的产地价值,增加信赖感;还有,从成份表上体现出千岛湖牧场鲜牛奶的含钙量最高,感觉更好。
我说,很牛嘛,竟然看得这么细致
江生说,从价格上看,千岛湖牧场的最贵,也支持好牛奶的认知,而光明鲜牛奶的价位偏低,且成份中无钙,让人感觉不放心,到底是不是真的鲜牛奶
我说,不是还有光明优倍鲜牛奶吗?
江生说,是的,优倍是光明推出的一个高端鲜牛奶子品牌,可是前面加上“光明”,就立刻显得掉档次了,甚至难以接受,顾客会问“难道光明原来的鲜奶不好?”,或者怀疑其原来的比优倍更好,对顾客会造成混乱。
我说,是的,当两个价格差别如此大的两瓶鲜牛奶放在一起,顾客就可能很难做选择了
江生说,千岛湖已经被农夫山泉长时间大规模的宣传,作为水源地已经进入顾客心智,那是个国家5A级风景区,现在你突然间告诉我这里还有牧场,显得比较突然。
我说,可能企业家只是想借用一下千岛湖的名气吧。
江生说,有可能的,“千岛湖牧场鲜牛奶”对我来说是一个新东西,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有“新希望”做背书,可以让它在公众面前增加了不少可信度,彰显其“地域性鲜奶”的真实性。
我说,还有吗?
江生说,还有就是千岛湖牧场鲜牛奶的包装,略显的档次高一些
我说,品牌档次的认知,可能更多以最低价为参照吧?
江生说,是的,这么一比较,光明鲜牛奶可能就变成了便宜货,原来还不觉得,自从有了更贵的,那就很明显了
我说,是的,很多人买之前就是冲着买好牛奶去的,而不仅仅在伊利、蒙牛、光明之间选择。尽管新的品牌不出名,有了新希望和刘永行的信任背书,一开始就给出促使顾客尝新的理由。即使顾客后来知道就是收购原来的“双峰”,也不后悔,只要产品本身hold得住。
江生说,一个新产品在进入市场的时候,最好带着信任状出场,这样可以有效化解顾客的不安全感。
我说,信任是营销的第一货币
江生说,还有,你刚才说了千岛湖牧场的鲜牛奶经常断货,这个“断货”会营造出一种热销的感觉,获得顾客的心智认同。热销的信息也需要大规模传播出去,要不然顾客也不会知道你卖的好的。
我说,是的,把握战略机会,宣传很关键的。顾客由于消费的升级,是会需要更健康的、更好的产品的,当然他们也能接纳更高的价格,能够销售更高的价格,对企业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价格高利润自然就高了。
江生说,卖便宜货是没有未来的。
我说,只不过那些企业家要有本事卖高价才行呀。最近不少朋友在讨论“供给侧”的问题,如果还是仅仅围绕着“低价”团团转,忽视消费升级带来对企业的挑战,不能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就不能实现从“无效供给”到提供“有效供给”的转变,那企业就会逐渐失去顾客的选择了。
江生说,对的,有效供给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顾客的心智,只有玩转了顾客的心智,才能真正玩转自己的生意。
我说,你刚才不是说千岛湖牧场的包装显得高档一些吗?请你看看这个……一眼看过去,以为是同一个东西呢
江生说,光明真会玩!连瓶子都是差不多的,价格又差别这么多。
我说,一个是鲜牛奶,另外一个是牛乳饮品,鲜奶比调和奶好。
江生说,不过包装相同,也会给顾客带来混乱的,另外看它们的配料表,估计这个牛乳饮品没有几个人敢喝了,里面添加剂太多了。
我说,100%同意,我现在喝什么都会先看看配料表,哈哈……那么现在这个放在一起,光明“一只椰子”、光明“优倍”、光明鲜牛奶和“千岛湖牧场”……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江生说,品牌延伸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光明就变成公司名,在顾客的心智中“光明”不再代表任何具体的产品,失去顾客的选择,后果将会很严重。如果四个产品放在一起,顾客可能会尝试一下“千岛湖牧场”。
我说,十分同意你的想法,品牌延伸是企业家情不自禁的行为。
江生说,顾客是害怕混乱,追求简单的,品牌延伸只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特别是大企业。残酷的说法是,毁灭一个品牌最容易的方法是把这个品牌名称贴在所有的产品上。
我说,关于品牌延伸,你可以多透露一些秘诀吗?
江生说,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每个成功的品牌都占据着某个有价值的位置,有着独特的定位。通常情况下,顾客的心智是难以改变的,也不太愿意改变,所以品牌延伸往往也不太容易成功,但短时间内有一定的效果。
我问,既然品牌延伸不会成功,那为什么短时间内会有效果呢?
江生说,因为品牌延伸的产品,特别是大企业的延伸产品,在推出的时候,会吸引大量的经销商进货啊,这个时候企业会以为有效果了啊,但实际上终端销售了多少,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如果后期顾客不愿意买单,货就卖不出去,堆积在经销商手上了,后续的再次进货就少了,甚至没有进货了。
我说,噢……原来是这样的短期效果啊,长知识了,呵呵……那为什么会出现品牌延伸的思想呢?
江生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企业家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么成功的了,
我问,可以具体说一下吗?
江生说,一般的企业家认为“品牌延伸”很符合逻辑,延伸品牌的在行业里认可度高,顾客接受度高,品牌延伸可以压缩广告成本、增加企业营收,还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等等。
我说,你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江生说,曾几何时木地板行业利润很丰厚,红塔集团曾经投入33个亿进入了木业。红塔在新行业的战略怎么做,当时他们请了定位团队过去。当时,给红塔地板制定战略的第一步工作,是让他们去掉“红塔”这个品牌名。
我问,为什么?
江生说,因为谈到“红塔”,你会马上想到的是什么呢?
我说,烟草。
江生说,一旦在消费者的心智当中,大家对红塔形成了烟草的定位以后,认知就不可能改变了。所以当时建议企业停止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先把红塔品牌拿掉,然后才能开始规划新的战略。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华北区的营销总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愤怒得满脸通红,说:“如果你们再要继续鼓动老板拿掉红塔品牌的话,我就要上来掐死你。”
我说,现场这么火爆啊?
江生说,是啊,后来这个总监说,红塔这个品牌已有460亿元的资产,拿着这460亿元的品牌资产不用而用新的品牌,这不是犯罪吗?而且红塔进入木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品牌。他说事实上现在整个行业听说红塔的进入都在发抖。
我说,呵呵……
江生说,也许他说的是实情吧。要命的是,红塔当时的高层管理者也持同样的观点看问题,内部思维十分严重。
我问,那后来,红塔木地板做起来了吗?
江生说,当然没有做起来啊。
我说,红塔当时的经济实力是很强大的,完全可以做的很漂亮的。
江生说,是的,红塔是很有钱,但是红塔地板的巨额投资就像没有地皮的钢筋水泥一样,虽然他们收购了好几家工厂,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盖了最漂亮的厂房,买了大片大片的森林,但是这一切都因为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定位而被消费者抛弃。
我说,有道理
江生说,只有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定位才是驱动企业成长的力量。
我问,此话怎讲?
江生说,对于消费者来说,他才不管你有多少个亿的资产,他要的就是木地板,而在他的认知中,红塔明明是烟草,这样红塔地板就写不进他的心智购物单。
我问,什么是心智购物单?
江生说,简单的可以这样理解,当你需要某个品类的产品的时候,你心智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相关的品牌,这些品牌也会呈现一个先后排序的列表,这个品牌列表就是心智购物单。比如,你不妨写下你所知道的牙膏品牌,按照你先想到和后想到的逐一写下来,你将发现不会超过七个,最先写出来的可能就是你最常购买的那个。
我说,也就是说,木地板的“心智购物单”里的七个位置都已经被别人占据了,红塔地板想挤进去难度很大,甚至都挤不进去。
江生说,是的,如果不是现在我告诉你红塔还有地板,估计你也不会知道。
我说,是的,的确不知道。是不是跟这个品类消费频率有关系呢?
江生说,有一定的关系,地板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低关注度的品类,通常一辈子也搞不了几次房子装修,所以往往也是受第三方的影响比较多,比如朋友的推荐,设计师的推荐,装修公司的推荐等等,
我说,其实,不管是直接影响最终顾客,还是通过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来影响最终顾客,品牌依然是商业竞争的基本单位,企业家都要把握好这个重要关键。
江生说,但是企业家总是容易把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搞混乱,做出一些自以为符合逻辑的决策,太可惜了。
我说,品牌被公司化,也是企业家情不自禁的行为,一不留神就掉坑了。
江生说,时代在变,企业家渴望进入多个行业或多个品类,是无可厚非的,只要资源跟得上,采用“单焦点多品牌”的发展战略,有节奏地推进。比如曾经的宝洁就做的很好,每个品牌都有各自的定位,例如潘婷、佳洁士、海飞丝、沙宣、飘柔、帮宝适、汰渍、碧浪、舒肤佳、吉列等,而不是在原有的品牌上加复方、高级或超级等字样。
我说,我记得丰田汽车也是采用“单焦点多品牌”战略的。特别是丰田推出的豪华车,没有叫做“超级丰田”或“高级丰田”,而是叫“雷克萨斯”(Lexus)。
江生说,是的,丰田汽车就是经济耐用小汽车的代名词,它无法承担一个高端车的任务。企业在不断推陈出新的时候,不应该随便去改变品牌的定位,而是通过新产品来说明:公司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提升产品的品位,适当的时候,还要顺势推出新品牌来迎接新的商业竞争。
我说,说的太好了,很多企业家就是缺少这一思维。好像国内的东阿阿胶也是采用“单焦点多品牌”来推动阿胶的发展的,据说各个品牌的发展情况都很好。
江生说,是啊,东阿阿胶的秦总在2002年就开始跟定位团队合作了,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2006年正式启动阿胶的崛起之路,把一个曾经被边缘化的产品经过定位之后,重新回到消费主流,同时带领阿胶行业快速发展,
我问,现在都有那些品牌了?
江生说,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有九朝贡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红标阿胶。
我说,听说他们主打零食市场的桃花姬阿胶糕销售很强劲,市场增长速度很快,我们公司不少女孩子都喜欢吃这个,说可以补血养气,吃出美丽。
江生说,阿胶本来是冬季才进补的保健品,现在做成了日常都可以吃的消费品,市场一下子扩大了N多倍,可见东阿阿胶定位水平的高超。
我说,这需要企业家既懂定位,又要有魄力的。
江生说,正如东阿阿胶的老大说的,定位战略需要企业家的勇气,该断就断,该舍就舍。
我说,当然也需要战略顾问帮助梳理,理清思路,确立方向,才好做出明智的抉择。要不然很容易陷入内部思维,无法自拔的。
江生说,定位必须是企业一把手负责战略的抉择与执行,围绕定位建立战略配称,实施组织的变革,团队的调整,产品的创新,等等,成为领导者之后也要继续肩负开拓品类的使命,做强做大品类。
我说,是啊,企业家需要转变思维的,把品类做大了,作为领导品牌受益也是最大的。
江生说,所谓的内部思维,只是符合企业家自己的思维,远远不够的。我们提倡的外部思维,是要符合顾客的逻辑,顺应顾客的思维,因为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购买你产品的人,你不用顾客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你又怎么能让顾客掏钱买你的产品呢?
我说,要想钓到鱼,就得像鱼一样思考,哈哈……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祝生意兴隆!
驾驭心智,你就能驾驭生意!
再见!
锦标
2016年5月1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