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熊猫省电灯具
熊猫省电灯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910
  • 关注人气:8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简]何以拯救凡客和陈年

(2015-01-14 18:28:35)
标签:

it

分类: OK001

今天早上,我在朋友圈转发了VIVA王洁明的文章《致陈年们:迷信雷军模式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之后云峰基金的李娜跟了一条:“批评总是容易的,尤其是批评别人。就像投资,你总能说出十条八条别人不靠谱的做不成的地方,但如何才能做成哪条路径能万无一失却没人能保证。因此创业过程中,我们尊重深处迷局中的当事人的自省和改变,直面自己最不易。”


对于李娜的看法,我非常的认同。尤其在最近一年,我也越来越少地批评和指摘别人,因为批评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过过嘴瘾,并不能将我们引向成功。


和批评别人一样,自我反省多数时候也一文不值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反思、学会自省、学会自我批评.......,我们也曾经无数次这么做过。但事实情况是,很少有人因为反省变得成功。反省常常成为一种麻木自己挫败感,推卸责任的隐蔽手法。在这些所谓的“反省”中,失败往往被朝着降低责任的方向错误归因,反省者最终说服了自己——错误的归因被当做真正原因,真正的错误却一再被重复,失败继续不断上演。


想想中二时,那些犯错的男孩低着头向班主任说:“我错了…...”的时候,他内心的潜台词其实是:“这没什么大不了,你就赶快放过我吧”。一旦班主任放过他,他马上如释重负,愉快地跑掉,很快又会捅下一个娄子.......


唯有成功才能给过去的失败盖棺定论;有价值的反省,只会是成功后的总结陈辞。


成功源自于不断向成功借鉴,不断创造属于自己小的成功,把一点点小的成功累积一起来,直到烧成一团烈火,而不是老是去做无意义的反省。


做出能够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唯有用户尖叫后才有资格拿出来分享。而陈总通篇自述中,一直在自说自话、自卖自夸,用户那边别说尖叫,连个饱嗝都没听到。


通篇看完,我最大的感触是——雷军真够哥们!够义气!


如果说凡客只是从小米学会了做极致产品,那么它只会在一个正确的起点绕圈圈,离成功的终点尚有十万八千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靠谱的学习对象,首先是同行里最近一段时间的成功者——哪怕这个成功很小,只是个苗头,都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而互联网出身的人从事传统行业,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言必称互联网巨头新贵,看不上同行、看不起同行。直到最后被同行灭掉还高调“反省”愤愤不平。这点做得最好的是日本人,日本人非常敬重强大对手,要想超越对手,先会去低调“偷师”,虚心向对手学习。而陈年学的不是同行对手优衣库,而是飞在天上的小米和从未有人听说过远在越南的日本衬衫大神。眼前的对手不看,目光却要盯着名誉教练和拉拉队,这比赛如何能打赢?


手机行业和衬衫行业有太多太大的差异:首先对于个人,手机是大众刚需产品,而衬衫是个非刚性细分市场;手机是高价值重决策产品,而衬衫是低价值轻决策产品;手机好不好用更重要,衬衫好不好看更重要。所以做手机的产品逻辑并不适用于衬衫。和买168块衬衫的用户谈6个褶皱,就像和菜市场牛肉档排队的老妈妈谈牛排要煎个五分熟才是肉嫩汁美。


比产品还重要的是,小米一开始经营的是社群、粉丝圈,一开始就透过MIUI和用户有大量的交互。小米从始至终一直在听取用户意见、激发核心用户参与。可以说,小米手机是一批业余极客和小米公司共同塑造的产品。这就保证了小米的设计非常贴近用户实际需求——比“极致”更重要的,首先是消费者接受和喜欢。而这些参与者,又变成了死忠粉和传播者。


如果说过去凡客的失败是一味追求销量和规模,而忽视品质和运营的结果。那么学习小米重振凡客的路径就只有一条——重塑目标客户对凡客的热爱,正如米粉们在各个论坛里捍卫小米不介意被骂成“脑残粉”。能够最后拯救凡客的,只有来自用户的爱和感动。也许陈年已经被他薄皮大馅八个褶的衬衫感动了,我还没。


卖东西,最后只有一套评估标准:唯有真实的好评和销量才能证明一切。我依旧相信陈年是个实干的聪明人,我依然希望创造这个奇迹的,是凡客而不是优衣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