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产品篇
(2014-11-11 08:49:11)
标签:
股票 |
现在是产品的审美主义时代:极致,不求十全十美,但求一点极致,即单点极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文/宋晓芃
早听说过善友教授的课很有Power,这两天的体验证明:确实也。
教授用生命演讲了“颠覆性创新,小公司如何战胜大公司,工商管理的窘境,从工业思维到互联网思维”四个主题。
颠覆性创新
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哥德尔第一定律,提示要敢于质疑、怀疑已有体系。
持续性进步,一定是基于技术的进步,大公司的进步常流连于此。破坏性创新是颠覆性的,是以更便宜、更简单、更方便的屌丝状战胜大公司。实践证明这三个“更”是破坏性创新,是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不二法则。
小公司如何战胜大公司
小公司不要在技术上与大公司竞争,要在低端抓紧机会,与其更好,不如与众不同。产品与市场的与众不同,才是市场的抓手。
由于大公司的产品受制于技术一定要高级,产品一定要复杂,客户一定要高端,财务数据即利润一定要漂亮影响,故必“繁”。小公司无此限制,则产品必可做到“简”。
屌丝逆袭,非主流才是未来,边缘市场才有优势。低端颠覆必讲究:低成本和高性价比。不讲成本和产品的互联网都是耍流氓。当然,颠覆式创新不是小公司的专利。
工商管理的窘境
管理离不开文化,文化三要素:遮蔽效应、生存结构、思维方式。
有过工业时代企业运营经验的人员都知道,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工业时代企业最高追求,教授通过一些案例却分析出管理中最大的遮蔽区恰恰是利润最大化。
以前我们强调“聚焦主营业务,关注旗舰产品,关注优质客户、客户完全满意度、消费需求等”,然我们不难从教授举的案例中看出诡异之处---路径依赖,是让企业死亡的老鼠。
利润最大化的管理逻辑必然导致销售重于产品,业务员大于产品研发员的现象,导致销售主导产品。
在企业永无休止的利润增长游戏中,很容易陷入管理窘境、制度的窘境、组织窘境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如何解围?倒逼也,用质量倒逼数量;用用户倒逼企业;用下属倒逼主管。一则,打补丁:自我革命;设立独立机构、从属于不同的价值网;内部赛马,也可谓内部自相残杀;并购投资。二则,换操作系统。从以收入为中心转化为产品为中心。
从工业思维到互联网思维
从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的案例中不难看出,摩托罗拉因了工业思维,只专注于自己核心技术层面的更好而不是破坏性创新,失败了。诺基亚虽然汲取了摩托罗拉的教训,还是输给了苹果。
有人说是功能机输给了智能机,其实是输在价值网上----特定的产品性能属性、成本结构、组织能力。
互联网时代思维,是零毛率思维,产品是有情感的,客户是注重体验的;工业时代的思维,是高毛率思维,注重的是技术的高端,程序复杂。
最后说下印象最深的几个教授经典语言;
-
见识比知识重要,打补丁是知识,换系统是见识。
-
比英雄更重要的是时代,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
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企业,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
从工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转移最需要:思维。
-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
把过去的存量归零,想法让自己增量。
-
用互联网思维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
-
等风来
-
柔道战略,太极。
-
小步慢跑,快速迭代。
-
产品的审美主义时代:极致,不求十全十美,但求一点极致即单点极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简洁,简单做事,简单做人,做一个足够简单的管理目标;情怀,用户情感的链接,精神消费时代,让客户有归属感
-
情怀的另一面就是逼格,就是自己的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