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万强:在今天和未来,小米要害怕的永远只有两件事
(2014-08-23 16:34:44)
标签:
it |
来源:正和岛内容运营部
金错刀:今天主题用逼疯,因为今天主题就是被逼疯的过程。我问四个问题,阿黎做小米这四年,有没有最被逼疯的时刻?
Google没有做成电商凭什么小米能做成?
黎万强:2011年决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开始做小米网,那时要负责整个手机的市场营销,包括电商,服务,当时我在负责MIUI。
跟雷总做了研讨,觉得我来做,雷总让我想市场方案的时候,我第一个想的是凡客,我想说,我们学习凡客公司的先进经验,我就做了3000万路牌的方案,交给雷总,然后雷总一下子给拍死了,说你要像做MIUI一样不花一分钱,把手机做起来。当时我挺忐忑的,有时内部开玩笑说,当时雷总跟我说不花一分钱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智力体,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但确实还是要靠口碑做产品,我们没有办法做广告的时候,只能做新媒体,我们后来选择做新媒体,真的是给逼出来的。
金错刀:自己做电商这个决定是不是也挺疯狂的?
黎万强:小米成立时,我们想的就是自己做电商,那时我们不准备开实体店。做电商要有所选择,通过天猫、京东做销售。
我们考虑做自主销售是从长远考虑的。量做大以后,小米本身要有很大的流量,要做自主品牌,能够真正把成本控制住,一般到第三方平台,可能大家拦腰砍一刀,路拦死都有可能,当时公司是基于手机整个战略考虑的。
我们当时招人很痛苦,没人相信这个故事,我们找合伙人,洪峰反复问我们质问我们,
洪峰一开始的三大问题就把雷总拷问了:第一你没有运营商关系,第二你不开实体店,第三Google没有做成电商凭什么你能做成。那时候大家很难看明白这个事情。
那时最大的压力在哪儿?节奏太快。我们6月份决定做小米网,8月份第一台手机从小米办公室发出,那时整个仓库在我们会议室里,边角上都是包装盒。到9月份发来第一批工程,10月份借用了凡客的仓库,那时我们估计未来每天发一千单就不错了,一个月也有三四万台,但我们第一次预定的时候是9月5号,大概预定了30万定单。
小米第一次做电商,我们跑得太快了,很多大家做一年两年的事情,我们用了六个月就做了出来。
被逼出来的轰动
金错刀:2012年什么是最让你逼疯的事情?
黎万强:2012年,我们有一个案子是小米手机的青春版。
这是很牛逼的案例了,小米手机青春版是我们第一款。2011年8月份发布了小米手机第一代,2012年5月份发布了青春版。青春版是我们准备在2011年8月份发的产品,但发布之前,高通升级了它的平台,青春版是双核1.2G的,我们一代发布是双核1.5G的,后来他们升级最高版本双核1.5G的时候,我们为了抢这个制高点,就决定把本来准备的青春版产品先不发,那时候定了将近17万的货。我们做了最大的冒险,先发双核1.5G的版本,这意味着我们一上来就有17万台的库存。
小米手机一代发布半年之后,我们才来做那17万台,这时压力在哪儿?首先这个量对我们来说不算少。第二,刚刚发完小米1又发一个青春版,两个版本同时销售干扰自己的产品。我面对的挑战是,怎样能够一发布,就立刻把它卖掉,让这个产品成为一个纪念型的产品,不要成为主流产品,那时候压力很大,17万台没有搞好会有很大的连锁反应。
金错刀:当时也是用了微博的方法?
黎万强:对,那时应该算是我们第一次不在线上搞发布会,只是做了微博的线上的首发,那是当年最轰动的市场活动了。这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我们有7个合伙人集体卖萌了一把,拍《那些年》的海报。那时我跟合伙人说,大家也算是没有节操,没有底线的,在宿舍里面拍了一个青春短片,向那些年致敬了一把。当下来讲,小米的过程有意思在哪儿?当大家觉得一定要做的时候,大家的状态非常好。
小米的成功只靠营销,这是很大的误解
金错刀:就是互相逼一把。有人发现小米的很多方法不是说想出来的,有时是逼出来的,被逼疯了,比如参与感,参与感的很多玩法都是被过程逼出来的,包括青春版。
2013年的事情很多,小米进入主流视野,你来来讲最逼疯的事情。
黎万强:2010年创办小米是最幸福的,没有人知道你,你可以安安静静的做产品。2011年做手机,没有人相信你,也没有人看得起你,也没有人关注你。2012年有一点感觉,但是有人会学习你。
2012年小米卖了700万台的手机,2013年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方式,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来学小米,用互联网的方式做手机,包括传统厂商也在学,那时我们会面对很多纷纷扰扰的公关上的事情。
雷总获得年度经济人物,但马总(指马云)上来就点评了一句,我的心立刻哇凉哇的。主持人问他你看小米看到了什么?马总说我看小米看到了营销。小米营销做得不错,很多人觉得小米的成功只靠营销,这是很大的误解。2013年12月,有10亿赌局这个事情以后,很多不了解小米的人,从侧面给我一个推力,把《参与感》这本书尽量写下去,因它能够告诉大家小米背后到底怎么做,怎么想的。当初10亿赌局的事情代表很多人对小米快速崛起的不解,或者是一些片面的了解,我们要做很多的工作。
不把自己逼疯,别人就把你逼疯
金错刀:2014年呢?什么是让你最逼疯的时刻?
黎万强:小米4的发布会。我们压力很大来自于哪里呢?整个同行都已经跟上来了,都在学小米这种模式,做产品也好,做系统也好,包括定价,就是竞品很多。我们怎么保持更高的持续关注度,包括小米这款产品我们寄予了厚望。它应该算是小米4年的成年礼,我们怎么样才能够亲切的表达。
金错刀:小米已经3年了,第四年怎么尖叫?
黎万强:前3年,我们在打性价比,到今年我们其实有很大的压力,但最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准备这个发布会准备了将近两个月,但大家可以看到数字的表现,我们有将近400万的数据,相比于同行来讲,在今年所看到的都在10万、20万、或者50、60万,这样的表现,我们算是很好的卖出去了。
金错刀:从参与感的角度来讲,小米4的哪一个节点是最让你逼疯的?
黎万强:首先,我们在产品定义上强调工艺和手感,这一点雷总和产品团队做了很精准的定义,落实到营销团队来讲,我们只是考虑怎么样才能够巧妙地把工艺和手感传达给大众。最后,我们落版是“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这能够很好的把它表达出来。最后结果,在网站上来讲,有两个事件做了很好的扩散。
第一,这块钢板拿到手上很震撼,当然有很多人把它P成了叫“一块菜刀的艺术之旅”,大家通过这样的YY已经很清楚的知道它是金属材质,只要得到这个信息就足够了。
第二,我们在发布会上就想拉高表达,做出一种反差上的表达,它是一块很普通的钢板,最后把它做出艺术品。第二天雷总发了一个奥氏体304,然后一堆网友就说这不就是我们家里的一块菜刀嘛,你们把它搞得高大上。这个事件在对抗和争议当中,反而有助于我们对工艺关健词的扩散。
金错刀:有时候,逼疯不只是工作,它甚至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行为方式,大家知道在中国做手机,不把自己逼疯别人就把你逼疯,逼疯这种理念还是非常特别的。
互动环节:
要学会练习不生气功
问:2014年以来,小米面临的舆论环境不是特别的友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黎万强:有压力,我微博上都是不看评论的。当他跟你吵架的时候,你发任何的事情他都是骂你的,所以我后来讲,在互联网,尤其做市场,首先要练不生气功,你要看这个生气的话,你每天都是水深火热的。
小米在今天和未来要害怕的永远只有两个事情,一个是库存,第二是品质,只要这两个问题我们不犯错误,小米就能够很好的走下去。今天,你会发现这个市场上,我讲手机厂商,真正挂掉的不外乎是在这两个方向挂掉的,以往很多厂商,其实都是死在了库存上。
小米手机在快速成长,我面对很多的攻击和误解,我觉得都不算什么,最关键是我们要把我们自身的内功,把库存管理和品质做好就可以了。
大家都理解的事情没必要去做
问:当时你要加盟小米,就像一个潜力股一样,很多东西还是在设计环节,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黎万强:其实洪峰对雷总有质疑,包括很多工程师对雷总的互联网手机的方法论都有质疑,后来雷总有一句话把他打发了,“今天是你有钱还是我有钱,今天我有钱证明我的理论是成功的。”因为很多新的模式,你很难真的让大家都理解,如果大家都理解肯定不是我们来做了。
雷总对电商的理解,对手机的理解,他的自信在哪里?第一,小米想做的是发烧友的手机,我们本身是做发烧友,我们有信心把发烧友的手机做好,这个我们有信心的。对于互联网的玩法,和电商的理解,雷总将近做了20年的软件和互联网,尤其是软件。他在做电商的时候,他赚的很大的财富,就是把卓越卖给亚马逊,他对电商的玩法非常的清楚,大概是这样的过程。
问:《参与感》的发起项目是众筹来的,还是某一个环节、某一个点用了众筹的模式?
黎万强:这本书是很有参与感的书,这本书的启动原点没有用到众筹,过程中也没有用到众筹,这本书是我多年的心结,我在金山的时候,在2004年想写一本关于用户体验的书,那本书已经写到什么程度,将近80%,出版社把整个书的预告已经印到别的书的扉页上了,说有本这样的书准备发布,后来我把它取消了,刚好2003、2004年时,雷总把我从珠海叫到北京,一下子更忙了,我没有时间把它优化,然后就取消了。所以华楠应该感到很幸福,最后有书可以出。
小米过去都是开放的心态,不管是朋友找我来聊,还是公众场合聊,我们都会毫无保留把小米做的过程和想法都说出来,我们当初写这本书,其实是我很多年前一个想法,大概是这样的过程。
金错刀:这本书也把小米的后台真的是彻底开放了一下,开放的尺度之大很少见。
做人做事就该不装、不端、有点二
问:你刚才分享说青春版是无节操、无底线,其实这两个词跟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非常接近,就是逗逼,但逗逼和节操都是在90后中盛行的,所以我想问的是对于小米团队,像雷军老师和阿黎都是70后甚至60后,是怎么在逗逼的不归路上行走的?
黎万强:其实我今天穿得挺90后的,我觉得心态最关键。不管是雷总也好,我也好,其实都很享受做产品的状态。我们每天都会见到很多很有创意的人,很多年轻人,包括雷总做投资应该会得到很大的帮助,就是今天很多很有意思的年轻人,每次做投资的时候跟他们去聊,有这样一个大背景。
更关键的是,我们做企业没有像外面想的在心态上有那么大的压力,我们今天做创意的时候很放松,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包括我们自身做人也是这样,就是不装、不端,有点二,你不装不端,有时候会让自己很放松,也会让伙伴很放松,这是工作状态的问题。
今天这个公司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认识的朋友都喜欢这个产品,你在这种状态下做事情是很放松的,这样你的生活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金错刀:很多时候,假如我们对自己不够狠,社会会对我们很狠,什么叫创新,什么叫互联网思维,就是把自己逼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