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熊猫省电灯具
熊猫省电灯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910
  • 关注人气:8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号入座营销”

(2014-01-17 10:13:35)

解读:以往所有的营销理论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务——“入座”,就是对产品的认知……

而另一半的任务从没被发掘过——“对号”,即对消费者的认知……

营销的本质:不是让消费者了解你的产品,而是让消费者认知到他自己。当他认知了自己,就知道你的产品是否吻合他的需求。

以往的营销的焦点在产品上,即便倡导“关注消费者”,但其重点仍然在“消费者如何看我们的产品”上,此种论调事实上仍是打着“注意消费者”旗号,事实上却在“关注产品”。

“对号入座”营销,不同于“一对一”营销,后者注重的是DIY客制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个性需求的营销方式。

而“对号入座”营销,重点是让消费者自发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而找到的这个产品正是商家预谋已久的。

“对号入座”顾名思义,就是商品与消费者匹配,这种匹配并非是象“一对一”营销一样,着意于满足不同人的特殊需求,因为这种需求的满足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推行的难度,而“对号入座”营销,并不以高昂的代价刻意迎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而是通过让消费者对产品的辨别,和对自己自身状态的识别,产生恰当的对接,由此产生了“对号入座”。

“对号入座营销”

具体说来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产品的识别

此方面已经有无数的营销教材以及营销实践告诉我们,包括产品属性、种类、品类、卖点、特色等等,这里也无需赘述。

第二部分:自身的识别

消费者很难自行对自身识别,这种自我识别包括了,自身的身份、状态、心情、感受等等,并且消费者对自身的识别必须是消费者自觉的,而非商家强加给消费者的,商家之能帮助或提示消费者对自身状态进行识别。例如:药店的免费体检就是商家帮助消费者对自身状态有所识别。消费者对自身的识别受自身心情、性格、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自身的看法也不一样。

当消费者在商家的协助提示下,对自身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后,消费者往往会自己关联相应的品牌。

“对号入座营销”

可以说,当今营销缺的不是如何对产品的认知,因为再复杂的产品都能用一词定义,最难的是消费者对自身状态的识别,消费者往往看不清自己的状态,商家紧要的不是如何宣扬自己的产品,而是帮助消费者识别自己,而产品,只需对消费者识别到自己状态时产生关联即可。例如:怕上火,喝王老吉!,上火的状态,消费者比较难以判别自己,而“怕”上火,是种心理状态,没有人不怕上火,所以消费者很容易就能判别自己的“怕上火”状态。由此消费者也就选择了王老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