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组织转型,先“自毁三观”

(2013-12-20 08:55:28)
罗振宇
“罗辑思维”创始人

组织转型的彻底程度,取决于领导者对“组织”这个概念的颠覆程度,也就是俗话说的“毁三观”要“毁”到什么程度。比如,是否认为组织所谓的基业常青,其实大可不必存在?甚至连组织本身都没必要存在?如果能够完全归零,从原点重新构建,才可能体会到互联网时代的力量。

互联网变革的是什么?很多传统企业以为是营销渠道或者是品牌建构方式。不,在我看来,互联网首先铲掉的是组织方式,是人的分工和协作方式,如果看不透这个底层密码,组织转型、产业转型都是镜花水月。

这意味着人类商业社会从机械模型切换到了生物模型。机械模型是以人为零件,构建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可以独立运转的客体,它的目标就是基业常青、永续经营。就像闹钟追求的那样,是标准、统一、可复制。与此同时,原来所有的管理技术,无论是领导力、人力资源技术,财务技术、营销,都服务于“把个体人拼装成一个独立运转的机器”这一目标,是确保任何人离开,这部机器都可以照常运转。

而在互联网时代,组织率先崩解之后,管理者发现,传统的管理工具难以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招不到合适的人,企业普遍抱怨85后、90后的年轻人“难管”;其次,越来越多的外包商开始在产业生态里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机械模型回归到生物模型——所有物种进入一个多元博弈的生态系统,使命的完成和迭代,从来不以任何个体长久的生存为追求目标,只要你认可市场经济,认可互联网对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的作用,这就是命。

那么,未来组织转型有哪些关键点呢?


层次一:

构建“魅力人格体”

未来社会的价值重心是“魅力人格体”。它包含一切可感知的人格要素,可以是人、创业团队,也可以是组合,或者卡通形象。总而言之,带有充分的人格特质。未来每家企业一定是围绕这个出发点来构建自己的价值,这是商业重新构建的重心。

其实这就是前互联网商业和后互联商业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商品由于有了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变得更易得,本身质量的好坏已不再是决定要素。有人将这一变化形象地比喻为:过去的产品社会是“推”的时代,未来将是一个“拉”的时代。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取决于人和人之间互相服务的机制能否被激发,而资本则是人际间进行协作的一个黏合剂。

今年夏天,有一家宁波的淘宝店一夜蹿红。创业的两口子在网上卖土法红糖和土法挂面,遇到台风,整个仓库被淹,没法发货,于是在微博上求助。结果那天上午,网上掀起了一轮向他们的淘宝支付宝里打钱的狂潮,最多的一个人打了1万元。这个故事与传统商业的区别在哪里?店主是活生生的人,能够引发爱心、尊重和信任,这是任何传统组织都没有的特质。所以,如果未来的商业组织中没有人格概念,将会逐渐地被互联网时代风起云涌的社会资本黏连起来的全新协作方式蚕食,这个趋势是毫无悬念的。


层次二:

赢在社群

未来的组织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谁有社群谁赢,因为未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界限是模糊的。

小米公司有个超级手机发烧友社群,名叫“荣组儿”,这些人免费为小米提供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甚至输送了许多优选员工。在这里,用户和员工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这种做法并不新鲜,托夫勒在20世纪70年代写《第三次浪潮》时就提出了“产销者”的设想,认为未来将存在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一群人。任何一款智能机的消费者,拿到新手机时只是获得了一个半成品,软件下载、安排都是由自己完成的,这时候你既是生产者又是生产者。

甚至,未来不仅是商业要被考验,整个人类的生存方式都要被考验,最大的考验就是社群化。在互联网的效用下,整个社会正在碎裂,从过去的“大陆”变成了“群岛”。很多人都有同感,哪怕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很多时候你却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人和人之间的细微差别,其实都是通过社群来完成的。

在规模经济时代,规模越大越经济,品种越少越好;未来这个规律很可能将是倒过来的——谁能尽可能地满足长尾末端的需求,谁在未来的盈利能力就越强。所以社群、粉丝自现规模,这是未来商业的自觉。工业时代过去了,规模逻辑结束了,社群逻辑就重启了,而所谓的跨社群营销也将显得没有意义,因为你不需要别人懂你,就像苹果粉丝不用解释,需要解释就不是苹果粉丝一样。

未来的商业,如果你没有这个劲儿,就会被这些“大陆”分解的力量拉得很疼。在大陆主义者看来,世界就是帝国,是有领土、有边疆的,要囤积资源。可是,当你某一天早晨醒来,发现帝国分裂成了群岛,你只是在某一个岛上,这个时候你囤积的资源越多,饿死得越快。相应的,在群岛逻辑下,谁跟外界有最多的“码头”、最多的来往、最多的连接,谁将活得最好,这也就是新加坡模式:新加坡的强大并不依赖于自己有多少资源,而是强调重要的结点,跟周围形成更多的连接。

社会向群岛化逻辑发展是趋势。企业如果不自限范围,形成品种开发的多样可能,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粉丝。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全死。


层次三:

以传媒力重组价值链

如何谋求媒体性和产业链结合方式的创新?未来的商业,将是以传媒能力为价值核心的价值链重组。黄太吉煎饼不需要做广告,因为有微博营销;原来8848的王峻涛不再用传统营销的方式卖大枣,转而替代的是以互联网上讲故事的模式。在他们的背后,核心就是内容生产能力。所以,尽管传统的传媒行业将被颠覆,但传媒人基于社群经济的内容传播能力与产业链相结合的方式,将创造未来更多的商业奇迹。未来将不再是黏合组织的时代,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黏合协作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