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群体,是定位定出来的吗?
(2013-12-19 11:15:33)最近陆续遇到了几个定位年轻群体的品牌,有的已经成功,有的正在崛起,比如罗莱的lovo(家纺),音米眼镜(草根电商升级论提到的案例),曲美的曲妙(家居),智尚的Veme(一款移动电源年轻时尚品牌),酒行业的江小白,还有一些老品牌也在尝试年轻化,最近又看了著名的情趣用品创始人马佳佳在中欧分享的PPT,年轻一代的营销观,真是让人感叹,而年轻群体,可不是你想定就能定住的。
比如调戏电商前段时间挖掘的案例罗莱电商,想给年轻人做一个新品牌Lovo,价格是降下去了,但五年间历经磨难,九死一生,那篇文章写出来后很多人说,有罗莱做背景,子品牌还不好做?
大品牌做子品牌的多了去了,有几个做成功的?你以为打上一个“定位年轻群体”的标签,价格降低,就能子凭母贵占据了年轻群体吗?
完全不是。
再比如江小白,我上周在成都的Veme品牌探讨会上遇到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他说,国内的白酒企业,以前只要做品牌文化,就是要追溯历史,就是联想到李白啊,唐朝啊,要不就是在香型上作文章,实际上,消费者喝酒的时候,是不会想到那么多的,消费者喝酒就是一种情绪需要,高兴了喝,不高兴也喝;恋爱了喝,失恋了也喝,所以,他就将江小白做成消费者的情绪用酒,而不仅仅是社交用酒,比如我很孤单,我要喝酒,我升职了,我要喝酒,酒的包装上,还会有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明天的事儿,我们后天就知道了”、“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等等。
这其实就是开辟了一个品类,引导消费者增加喝酒的场景,酒不是一个硬需求,但来了情绪喝一点,就有了借口,而年轻人是最经常有情绪的。
所以,江小白这一定位就抓住了年轻人的特征——有情绪;又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网络流行文化。就跟Lovo请兔斯基这个动漫形象和《吸血鬼日记》的男主角代言一样,他们抓住了年轻人的文化元素,而且用了反思维做出差异化。
那么一款移动电源如何定位出年轻群体呢?Veme是一款可以刷卡的移动电源,相当于把拉卡拉的功能随身携带(给移动电源附加支付功能,让单一的电源变成了支付入口,将来还可以增加WIFI,变成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但跟今天的话题无关,我们不讲太多),设计也很时尚,定位年轻人,品牌名字就是very me 的意思,很自我,符合年轻人的特性,这仿佛很完美了。
但我们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定位年轻人,但如何跟年轻人挂钩呢?
现场有人提议,就学习江小白,整一些有意思的名言,做成包装贴在电源的背面,比如:可以没车没房但不能没有电!我有电我高兴,欢迎来插!把流行元素贴上去,其实就是增加了品牌的特立独行,这是年轻人最喜欢的。
当然还可以做情侣定制,亲子定制,若是作为礼品送出去,也不会显得没有档次。当一个东西不能用档次来衡量的时候,就只剩下心意了。
还可以怎么做呢?年轻人最缺乏的是做事没有耐心,其实就是能量续航能力不足,断电了,跟电源结合起来,就可以想一些口号:年轻不能断电,年轻就是能量,等等之类。
在产品设计上,还可以做一些动漫形象的产品,用很萌的设计,我记得一个女生曾拿一个蘑菇状电源,特别萌,是我最有印象的电源了。
这些动作都还只是第一步,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年轻人的讨论和共鸣,比如做微博话题:手机没电时你做的最雷人的事、遭受的损失、搭过的讪。
总之,那些定位年轻群体的品牌们,千万不要像马佳佳PPT中提到的,就定几个标签:25到35岁,都市白领,月收入过万……
你的品牌跟年轻人的精神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关系就没有烙印(brand),没有烙印何谈品牌(brand)?英文brand,就是品牌,烙印的意思。
所以,年轻群体,不是定位定出来的,不是你划了一个范围,这群人就跟你走了。
来源:调戏电商(微信公众号:tiaoxiEC)作者:冯华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