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想做好一款产品
(2013-12-12 08:28:35)简单回答一下:
【一、关于产品人自身能力的瓶颈与突破瓶颈】
产品人一方面要把自己看成一张纸,很薄很轻,在地上可以让用户踩,做一个好的聆听者、观察者和思考着,而不是雄辩、领袖、老师的角色。实际上很多产品人扮演这些角色,他们告诉用户,你应该这样,你要那样,恨不得手把手来教。他们引领时代潮流,跟进最新设计趋势,如果你吐槽,他们有各种理由与你辩论:产品背后实现很复杂,产品需要权衡不同需求,balabala。看反面例子就知道正面应该怎么做了:看轻自己。
另一方面又要看重自己,也就是别被用户,别被技术,别被领导,别被评论者牵着鼻子走。(比如虎嗅的喷子,今天那篇吐槽虎嗅风格的文章,虎嗅只能以此为戒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如果完全按照那里面的建议估计会更糟)。
最后,牛逼的产品经理对“自身能力”要求实在太高,甚至是要天赋的。(所以我做不成产品经理)。他们追求完美,他们强迫症,他们说服别人,他们协调资源,他们……总之,“产品狗”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职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只是一本书的名字而已。
【二、关于如何摆脱巨头阴影】
1、某位Leader说过,创业者可以不理会巨头。
2、如果真的感觉到这种阴影说明你的领域与巨头有重叠,那就围绕巨头求生存。选个好的平台,利用人家开放的资源(可能不多),帮助巨头服务他的用户,自己也有机会。
3、做巨头看不上的事儿。YY、9158、陌陌等。
4、做巨头看上了不方便做的事情。一些打擦边球的例如越狱App分发啊、盗版电影这些偏门。
5、做巨头做不了的事情。譬如巨头与传统企业之间的中间人。
6、很多领域还没有巨头。黄太吉、雕爷牛腩、极路由就这样切入了。
实际上中国数千万家企业,默默无闻的大把,活得很好。那些创业者即没有感到巨头给的压力,也没有为什么”巨头”担忧。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被巨头抄袭的、打压的,不过沧海一粟。
【三、关于细节与进度的权衡】
产品策略:周鸿祎方法论:先解决痛点,然后快速迭代。也就是说进度第一,细节第二;乔布斯方法论:做到极致,100分。实际上,产品生命周期里面应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调整策略。不同类型的产品也有不同的诉求。资源足够时,可以在细节和进度之间追求平衡。资源紧缺时,可能进度是第一的,也可能细节是第一的,难说。
【四、关于开发人员对产品的理解】开发人员在拿到产品UE后,应该对产品进行多大的程度的了解?是否只要看懂产品UE就够了?(现在这种声音很
多)
开发人员还得细分。拿到UE之后,有切图的,前端页面的,前端编程,后端开发、数据库、测试、部署维护,一堆。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阶段切入、不同程度参与。例如核心架构师和开发人员,肯定是要了解整个产品的规划、产品的需求,包括商业目标这些的,这样才可以设计出可扩展的,面向未来的产品。绝对不是只看UE就可以的。
不过,创业团队分工往往没这么细(不是雷军创业这种豪华阵容,是几个人的小团队),每个人都是多面手。更应该多参与其他角色的环节,互相渗透了解。
我不知道,这种完全提问式的文章,在虎嗅是否有机会发出来。但我知道,很多人会说,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去知乎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