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napchat拒绝30亿美元收购:谁来读懂年轻人?

(2013-11-20 13:53:09)

VC公司Lightspeed向我们介绍了2012年度成长最快创业公司——Snapchat的核心产品诉求,借用户的观点梳理了Snapchat信息传播结构,就在此文中一探究竟。

一年前我们投资Snapchat时,它还只有几十万的安装量,但是用户残留率和使用频次却高得惊人。Evan和Bobb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只停留10秒的信息世界,在这里,信息的传播显得更为实实在在。在其他的社交网络上,包括Facebook 、Instagram和 Twitter,人们可以通过timeline看到你的信息,但是在Snapchat,你只为那些现在在关注你的人“表演”。那时我们相信了他们的这个愿景,但是Snapchat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每一个人的预期。他们获得TechCrunch评选的“2012年度最快成长创业公司”称号也是当之无愧。

还是很多人不了解Snapchat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我怀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过但是又很少用这个产品的人。最近我在一篇博客中看到了有人非常精准地抓住了这个产品的核心。Leah Culver说:

“如果仅仅把Snapchat看做是一个性息应用那就真的是低估它这种极简形式的力量了。最近几周我都在用Snapchat和朋友们分享照片,我们可以非常自由的快速分享和上传。这些照片或文艺或二逼,总之我再也不用花十五分钟去调整各种角度然后调用各种滤镜去把照片修到完美之后才上传了。

Snapchat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信息传播方式。从整个传播介质的轻重来看,最轻的如短信,最重的如邮件,Snapchat可能比短信还要轻。真是挺疯狂的。

我喜欢Snapchat里没有评论这个功能。用到现在,我发现评论一张照片的唯一方式是你自己再发一张照片。我一般就是把我那一刻正在做的事情发上去。就像什么都不用写就能发推文一样。嘿!我在这吃三明治呢!”

她很好的抓住了Snapchat的优点,即:轻便的互动,低“自我表达焦虑”。

Snapchat最开始是着眼于学生群体,包括大学生和高中生。一位来自耶鲁大学的学生的评论也能让我们看到Snapchat的魅力。他说六个月以来,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朋友都在用Snapchat了。

http://yun.chuangyejia.com/wp-content/uploads/auto_save_image/2013/03/045447qse.png

Snapchat上的时间限制使得这些上传的照片更有吸引力。由于找些照片上传一段时间之后马上就会自己销毁,用户就能非常放心的上传一些很私人的信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照片不会长久地存在于他们的社交网络timeline中。很多人不愿意用短信传一张大头照给朋友们,但是用Snapchat传一张深情凝视或者是傻笑的照片就都变得自然而然了。Snapchat上传的照片大都是抓拍的,显得更私密,也更真实。另外,由于每张照片都有时间限制,只有那些正开着Snapchat的用户才看得到。正是因为你只有几秒的时间能够看到每一个信息,所以Snapchat能很好地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这种专注可以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因为这就像是一段真实的对话。有趣的是,即使是在群组中讨论,Snapchat也关注一对一的对话带来的感觉。

告诉你Snapchat病毒式爆发的秘方吧:那就是它的群组信息功能。当用户给多个好友发送照片的时候,接受者收到的信息和一对一的对话中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实际上,群发的照片也有一对一的感觉。这是信息传播的绝佳平台:通过最低的阻力唤醒最强的情感诉求。让我们看看这个情感/阻力矩阵吧:

高情感诉求

低情感诉求

高阻力

手写信

电报

低阻力

群发SnapChat

群发短信(MMS)

?信息平台的传播能力等于情感/阻力之比,而Snapchat使得这个病毒传播能力系数达到了最大。一张搞笑照片会使接受者出于本能地去回复而没有时间思考这张照片的深层意义。相反的,当人们收到群发短信的时候,他们首先看到的是接受者的列表。用户在体验短信带来的乐趣之前首先会做的是解读这个短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napchat的做法是比较暧昧的。由于照片背后的意义是无法界定的,Snapchat就减少了信息发送者的顾虑。这一做法非常创新:它改变了电子信息的社交环境。Snapchat中的氛围就是:人们更自由的分享。

你会因为发出三四条短信却没有任何回复这样的低“短信比”而感到不爽吗?Snapchat没有任何历史信息,它解除了信息不平衡带来的不安全感。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你是否曾用短信给某人发了一个笑话但是因却没有收到回复而觉得不安?你反复读你发出去的那条短信,琢磨着对方会怎么解读以及他是否会觉得好笑。在Snapchat中,你就无法读你的信息,对于过去的通信历史你就无法深究。看,问题又解决了。

正是因为减少了发短信带来的焦虑,Snapchat才得以使用户拥有良好的信息的体验。”

这个关于注意力以及亲密性的观点指出了Snapchat的另一大诉求。如果你以前不了解Snapchat,希望这些能让你更好的理解它。

 

 

....................................................................

一篇对Snapchat分析中,用户群优势获得了4分,但竞争力优势却是0分。Snapchat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具争议的产品。一个敢于拒绝Facebook给出的30亿美元收购条件的公司,是否真的可以引领一场新的社交产品革命?在此黑马哥分享这篇腾讯科技(王鑫)的文章,对于国内的服务而言,最重要的是谁来发现年轻一代的社交需求,如果这个产品不是Snapchat,那它会是什么,答案还未知。

灵感、挖黑马、评热点、抄本质-这里是黑马通讯社:Snapchat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具争议的产品。一个敢于拒绝Facebook给出的30亿美元收购条件的公司,是否真的可以引领一场新的社交产品革命?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公司估值已经从8亿美元迅速攀升至如今的40亿美元。美国用户每天发送至网上的图片中,有46%发进了Snapchat,还有46%给了Facebook,而Instagram仅占7%。

“当我一个合伙人说,他上高中的女儿手机里最常用的三个应用是,愤怒的小鸟、Instagram和Snapchat时,我发现这事情有趣了,因为这个Snapchat我竟然从没听说过。”作为该产品的天使投资人,杰里米•刘如此描述Lightspeed公司的投资动机。

Snapchat是一款“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由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伊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和鲍比•莫菲(Bobby Murphy)联合创办,于2011年9月上线。其核心功能其实很简单:让自己所发送的图片和视频在对方手机中显示不超过10秒就消失。截止到目前,Snapchat已经获得四次投资,金额高达9400万美元。

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Snapchat的价值。

就像美国一位投资人所说,他向周围一些算得上懂互联网产品的同行提出一个假设,假如从同为40亿美元估值的两个公司,即Snapchat和Pinterest各10%的股份选其一拥有,他们会选择哪个?

结果,没有一个人选择Snapchat,包括投资人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Snapchat不值钱,而是这些已经对社交网络产生固有定位的成年人,实在琢磨不清那些善变的年轻人为何会蜂拥至这个产品。因为在投资人眼里,社交网络就是要用来记录生活,而不是互相发些转瞬即逝的琐碎信息。

中国的用户似乎也不欢迎Snapchat模式。所有想要模仿Snapchat,即在产品中添加可以销毁已发的图片和视频功能的国内产品都发展不顺,其中包括已经转型的“咔嚓”和已经停止运营的“泡泡信”。

“过度分享”时代的机遇

很多人认为Snapchat这种“阅后即焚”的功能为年轻人互相发送不雅照片提供了安全平台,因为这些信息不会在网上留下痕迹,父母们也无处可查。当然也满足了那些想要发送商业机密或者敏感信息的用户。

但这背后蕴含的趋势是,人类已经进入了“过度分享”的阶段。尤其对于那些一出生就面临着信息可分享于网络的青年人,拥有手机后的他们更加可以随时捕捉可分享的内容。

这些内容并不都是美好的,它们可能只是一些鬼脸或者也并无意义的照片。但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已有的社交网络并不适于去永久记录这些内容。

对Snapchat进行投资的Benchmark公司投资人Bill Gurley认为,互联网正在变成一个用户越来越不敢分享的地方,用户的乐趣在减少,因为他们无法随心所欲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社交。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分享,但同样排斥约束。减少内容被永久性记录所产生的压力和紧张,成为Snapchat吸引用户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在这个“过度分享”的社会,本来就不需要将所有信息保存。用户记录的同时需要遗忘和删除过去,就像正常人的生活总有不堪、尴尬和并不美好的一面。分享至网络的内容也在呈现更多面的我们,那么如何避免这些分享背后的不安全和隐私失控问题。

在23岁的Snapchat联合创始人兼CEO伊万•赛普吉尔(Evan Spiegel)看来,越来越多已经成熟的社交网络其实忘记了他们建立的初衷,“我们愿意和朋友进行交流的原因是这事‘有趣’。”当用户分享的空间被压缩,有趣的感受也在降低。

未来的想象空间

Snapchat以其产品私密性的特点吸引用户只是价值实现的第一步。它面临的更广阔的市场是一个在美国市场长期缺席的产品类型:即时通讯。

正如亚洲的通讯应用微信、Line和KakaoTalk都在移动端建立成一个新的社交平台,Snapchat是否也有机会成长为适用于美国用户个性的通讯平台。

就像Snapchat最开始吸引人的功能并非图片的可消除性,而是它比短信甚至其他分享的工具可以更快地发送出图片。

公司CEO赛普吉尔不止一次向外界表示对中国公司腾讯的欣赏,因为其产品QQ是免费的,但通过一系列的增值功能,即向用户收费而不是广告商收费的方式生存了下来。赛普吉尔认为,Snapchat或将成为美国第一批不向广告主收取费用的社交网络产品之一,甚至可以在美国复制中国产品微信的成功。

正是这一点,也暴露了为何国内产品难以将“中国版”Snapchat做成功的原因。在中国市场,用户的私密交流或者通讯功能早已被即时通讯工具QQ和微信所承担。从用户分享的习惯来看,正常的熟人社交环境中,用户保守的性格并不会促使其愿意分享夸张的内容。

像国内的类Snapchat应用“咔嚓”选择了陌生人社交的领域,即通过信息不可保存的特征降低陌生人交流的心理负担。但这也仅处于尝试阶段,还未有成绩证明该模式的可行性。

Snapchat打造新一代社交平台的野心也逐渐透露在它的一些新功能上,比如Stories功能,它和Facebook信息流很相似,意味着用户不仅仅可以把照片分享给个人,还可以分享进自己的Stories供好友公开浏览,这些内容也可以在Stories中停留24小时后才消失。

这些扩张都在一步步的让Facebook产生威胁感。虽然Snapchat的目标不是成为Facebook,它是要创造出新的社交形式。尤其是当它的主流用户群集中在13至23岁的用户,这个人群的价值的意味着越来越多新成长起来的社交网络用户群都会进入Snapchat,这个用户群成长的空间巨大,也意味着更大的商业价值。

但就像很多投资人所担心的,年轻人是一群追求活力和新鲜感的人群,他们的流失可能会在一个产品做错了几步后就转瞬向新的产品前进。

尤其在美国,大公司为了保持自己市场优势,随时会发起进攻,而新鲜有趣的社交产品也层出不穷。Snapchat建立的壁垒真的足够高到能坚持到商业化成功的一天?

在一篇对Snapchat实力进行质疑的分析中,以5分为最好标准,Snapchat的用户群优势获得了4分,但竞争力优势却是0分。

当Snapchat拒绝30亿美元收购的时刻,等待着它的未必是注定成功的结局。Facebook当年拒绝了雅虎10亿美元收购后,它成长为如今的千亿美元市值公司;但Groupon曾经拒绝了谷歌(微博)的60亿美元收购,如今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现在的市值也只是70亿美元。

对于国内的服务而言,最重要的是谁来发现年轻一代的社交需求,如果这个产品不是Snapchat,那它会是什么,答案还未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