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爷
(2012-09-22 12:32: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典好文章常读 |
雕爷是世外高人,总是喜欢说半句。咱今儿壮胆一试,把雕爷藏着的那半句也贴出来!
雕爷这篇帖子的核心脉络是:对企业成功本质进行的分类,大部分都是浮云,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倒果为因——尤其不具备实践应用价值。
所以他说:“归根结底,我的看法是,有意义的一种区分,要看你所在领域,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这个市场类型,来完善、甚至转型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所以,我才抛出来一个“产品型”、“营销型”、“平衡型”分法。”
在我看来,这不是新论。但是在信息爆炸、垃圾信息泛滥的今天,雕爷这话可谓返璞归真、回到原点、看山还是山。足以帮助很多人拨云见日。
雕爷回到了本质“产品”。做企业首先是做产品——这句话在电商的今天无人反对(非电商时代有很多人反对哦),可是有了产品,或者有了产品方向,到底怎么做呢?
雕爷认为分三种情况:
第一,“产品型”,从产品革命的角度做产品,做长久的生意,不断满足变化的需求。
雕爷认为腾讯是产品型。这个我认同。IT行业瞬息万变,需要产品型。
第二,“营销型”,从营销的角度做产品,挣快钱再图变革
雕爷认为百度是营销型。单冲俞军这一位爷,我便不能认同啊。若说中国最牛b的产品经理,谁敢不提名前百度的俞军?百度最初算产品型,现在算平衡型。
宝洁也不能算营销型,一方面宝洁当年登陆中国击败无数小品牌,靠的是产品,另一方面,宝洁建立优势后,每年的研发投资都是巨额,不断的推陈出新,应该算平衡型。
那么,真正营销型有没有呢?有的。非电商特别多。电商内,很多靠库存打直通车(比如打底裤),皆算此列吧。
第三,“平衡型”,产品和营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雕爷认为阿里是平衡型。单从alibaba。com来说,似乎没错,阿里的营销团队忽悠土老板超厉害,可是也不能忘了,土老板们为什么更喜欢alibaba?要知道,google当年被称为ali的站内搜索——ali的seo们强大如斯!
因此这三种初步应该这样看:企业初创,一般用产品型或者营销型;企业初创,但是很有实力,用平衡型,比如小米;企业成熟后,用平衡型。这个和孙子兵法里攻城略地、守备国土一个道理嘛。
好。这三种情况雕爷分析得挺好,举了很多例子。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怎么判断产品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呢?这个判断是很难的,但是依然有迹可循,我大致列举几种因素,欢迎大家一齐来扯!
1.产品生命周期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中期,产品(及其行业)本身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存在大量的改进空间,此时,是产品型思路最适合的。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后期,弱的竞品都死了,活着的都是强者,强者建立了更坚固的门槛,此时,营销就更重要了。
2.产品生命周期之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产品有了改进的新空间,此时,完全可以认为是一个新产品出现,它将取代或部分取代旧有产品。比如iphone。比如qq(由于固网升级、技术进步,im才变得越来越厉害)。因此他们也更注重产品型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当代科技每天都在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个大致上的阶梯,就是每隔几年出现较大飞跃,这个飞跃才是真正革命性的,就好比量产触摸屏、3G民用技术(即贝尔实验室的多载波技术)、电子商务。
3.产品生命周期之消费升级(消费分层)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同消费者有了不同的消费需求,此时,为了满足新的需求(一般是指高端),需求打造新的产品。比如雕爷说的5J坚果、零容忍坚果。相对于旧产品,这种新产品存在大量改进、升级空间,所以也独自成为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4.产品生命周期之奇怪却客观的消费心理变化
有时候,一个产品莫名热销了。有时候,一个产品莫名滞销了。这就是消费心理的奇怪之处。但消费心理虽然奇怪,却是客观的,是时代、科技、环境综合的反映,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准确捕捉。
那怎么样身在其中呢?有的是天然生活其中(比如90后),有的是从业其中若许年(这个就不比如了,大家都懂),有的是敏锐如猫(包括乔布斯),有的是借助于调研(比如宝洁、联合利华)……
消费心理的变化也使得产品重新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5.可感知的品质差异
产品品质是否不同,这在于消费者的感觉,在于消费者可否感知。当差异不可感知时,产品优势趋向于零。此时,营销、规模优势、渠道优势等就更重要。比如iphone,我倾向于其未来会逐渐式微。
6.可感知之外秀型和内用型
有的产品是内用型,比如内衣、洗衣粉,这些产品有几个特征,一是价格相对不高,二是切身体验挺重要,三是使用经验的交流一般是熟人范围。因此,营销所能影响的程度也大,哪怕是包装上贴一句“更适合母婴哦”都会出奇制胜。坚果即属此列。(类似营销型)
有的产品是外秀型,比如中高档白酒、比如魅族,这些产品有几个特征,一是价格相对较高,二是经验交流的范围比较大,很受意见领袖的影响。因此,产品如果太差是不行的,营销就更注重以点带面。(类似平衡型)
……先说这几点吧。真正的营销型是很少的。特别在电商。电商和传统商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不是扁平化也不是其他,而是可以更透明化、可以更公平。所以纯营销型电商的路,会比传统商业更快的走入死路,然后要么变革,要么死掉。——这,就是马云所说新商业文明的曙光。(曙光后面有什么?咱可管不着。)
回到产品本身上来,这是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
说到趋势。也正是整个商业的核心。最对事,而不是把事做对。一个颠倒的词汇,诉尽商道沧桑。
雕爷这篇帖子的核心脉络是:对企业成功本质进行的分类,大部分都是浮云,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倒果为因——尤其不具备实践应用价值。
所以他说:“归根结底,我的看法是,有意义的一种区分,要看你所在领域,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这个市场类型,来完善、甚至转型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所以,我才抛出来一个“产品型”、“营销型”、“平衡型”分法。”
在我看来,这不是新论。但是在信息爆炸、垃圾信息泛滥的今天,雕爷这话可谓返璞归真、回到原点、看山还是山。足以帮助很多人拨云见日。
雕爷回到了本质“产品”。做企业首先是做产品——这句话在电商的今天无人反对(非电商时代有很多人反对哦),可是有了产品,或者有了产品方向,到底怎么做呢?
雕爷认为分三种情况:
第一,“产品型”,从产品革命的角度做产品,做长久的生意,不断满足变化的需求。
雕爷认为腾讯是产品型。这个我认同。IT行业瞬息万变,需要产品型。
第二,“营销型”,从营销的角度做产品,挣快钱再图变革
雕爷认为百度是营销型。单冲俞军这一位爷,我便不能认同啊。若说中国最牛b的产品经理,谁敢不提名前百度的俞军?百度最初算产品型,现在算平衡型。
宝洁也不能算营销型,一方面宝洁当年登陆中国击败无数小品牌,靠的是产品,另一方面,宝洁建立优势后,每年的研发投资都是巨额,不断的推陈出新,应该算平衡型。
那么,真正营销型有没有呢?有的。非电商特别多。电商内,很多靠库存打直通车(比如打底裤),皆算此列吧。
第三,“平衡型”,产品和营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雕爷认为阿里是平衡型。单从alibaba。com来说,似乎没错,阿里的营销团队忽悠土老板超厉害,可是也不能忘了,土老板们为什么更喜欢alibaba?要知道,google当年被称为ali的站内搜索——ali的seo们强大如斯!
因此这三种初步应该这样看:企业初创,一般用产品型或者营销型;企业初创,但是很有实力,用平衡型,比如小米;企业成熟后,用平衡型。这个和孙子兵法里攻城略地、守备国土一个道理嘛。
好。这三种情况雕爷分析得挺好,举了很多例子。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怎么判断产品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呢?这个判断是很难的,但是依然有迹可循,我大致列举几种因素,欢迎大家一齐来扯!
1.产品生命周期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中期,产品(及其行业)本身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存在大量的改进空间,此时,是产品型思路最适合的。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后期,弱的竞品都死了,活着的都是强者,强者建立了更坚固的门槛,此时,营销就更重要了。
2.产品生命周期之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产品有了改进的新空间,此时,完全可以认为是一个新产品出现,它将取代或部分取代旧有产品。比如iphone。比如qq(由于固网升级、技术进步,im才变得越来越厉害)。因此他们也更注重产品型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当代科技每天都在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个大致上的阶梯,就是每隔几年出现较大飞跃,这个飞跃才是真正革命性的,就好比量产触摸屏、3G民用技术(即贝尔实验室的多载波技术)、电子商务。
3.产品生命周期之消费升级(消费分层)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同消费者有了不同的消费需求,此时,为了满足新的需求(一般是指高端),需求打造新的产品。比如雕爷说的5J坚果、零容忍坚果。相对于旧产品,这种新产品存在大量改进、升级空间,所以也独自成为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4.产品生命周期之奇怪却客观的消费心理变化
有时候,一个产品莫名热销了。有时候,一个产品莫名滞销了。这就是消费心理的奇怪之处。但消费心理虽然奇怪,却是客观的,是时代、科技、环境综合的反映,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准确捕捉。
那怎么样身在其中呢?有的是天然生活其中(比如90后),有的是从业其中若许年(这个就不比如了,大家都懂),有的是敏锐如猫(包括乔布斯),有的是借助于调研(比如宝洁、联合利华)……
消费心理的变化也使得产品重新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5.可感知的品质差异
产品品质是否不同,这在于消费者的感觉,在于消费者可否感知。当差异不可感知时,产品优势趋向于零。此时,营销、规模优势、渠道优势等就更重要。比如iphone,我倾向于其未来会逐渐式微。
6.可感知之外秀型和内用型
有的产品是内用型,比如内衣、洗衣粉,这些产品有几个特征,一是价格相对不高,二是切身体验挺重要,三是使用经验的交流一般是熟人范围。因此,营销所能影响的程度也大,哪怕是包装上贴一句“更适合母婴哦”都会出奇制胜。坚果即属此列。(类似营销型)
有的产品是外秀型,比如中高档白酒、比如魅族,这些产品有几个特征,一是价格相对较高,二是经验交流的范围比较大,很受意见领袖的影响。因此,产品如果太差是不行的,营销就更注重以点带面。(类似平衡型)
……先说这几点吧。真正的营销型是很少的。特别在电商。电商和传统商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不是扁平化也不是其他,而是可以更透明化、可以更公平。所以纯营销型电商的路,会比传统商业更快的走入死路,然后要么变革,要么死掉。——这,就是马云所说新商业文明的曙光。(曙光后面有什么?咱可管不着。)
回到产品本身上来,这是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
说到趋势。也正是整个商业的核心。最对事,而不是把事做对。一个颠倒的词汇,诉尽商道沧桑。
前一篇:中国企业家杂志:携程复仇
后一篇: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