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冯仑:快乐在于三种自由:时间、财务和角色
(2012-02-02 12:34:44)
标签:
转载 |
快意(快乐)是建立在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上的综合感受。一般来说,理想、信念建立内在的价值标准,形成自我评价系统,同时,外部价值标准根据你的表现会给你评价,这是社会评价系统。两个系统之间是相互支持的,比如你有一点成功,外部给你的正面评价会加速你的自我评价系统,而自我评价的提升会给你更多激励,创造更多的成功,快意(快乐)因此产生。
但这里面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宗教信徒,他们的快意(快乐)主要源于自我评价。比如异教徒,虽然社会很多地方不承认,但他们顽强的自我评价非常强大令他们很开心;另一个是极度爱慕虚荣的人,他们自我评价系统很弱,完全靠所谓虚荣的社会评价系统支撑自己。古人讲“外重者而内荏”,他们胆怯恐惧,一个人出门5个保镖,吆五喝六,特别在意外在形式,特别在意别人怎么吹捧你,你不是博士偏要别人说你是博士,太在意外在的东西,内心就有问题。
所以,这两个系统应该平衡着走,你才能一直保持快乐。否则,如果你只有社会某个阶段高度的评价,其实你内心完全不够自信,最后就出现这个门那个门,就出现笑柄;或当你完全相信自己,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有可能走向宗教的极端。有很多宗教徒内心极度自我,不管社会怎么评价,结果走向了与社会的冲突。所以健全的人要获得快意(快乐)人生,内在的评价系统和外在评价系统要保持平衡,你认为自己很牛叉,大家也说你很牛才行,自己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后来大家发现你的学历可以粘贴,徒增笑柄而已。
第一是时间的自由,不用去想时间。多数人是时间的奴隶,赶着时间吃饭、上班、休息;此外,我们很多快乐是被时间切断了,比如与女友约会,与仇人相见,见了仇人会赶紧走,因为时间熬不起,但是跟女友相会时间要长,如果中间突然插进来一件事,比如有紧急事必须回单位执行任务,就会很不舒服。所以时间本身是个很大的障碍,我们每天困扰的常常是时间。时间的自由就是不算时间的账,想聊几点到几点,吃饭的时候想吃到几点就吃到几点。
有一次,我和我的董事找丁磊说一个事,那天我们等的时候得知飞机晚点了,吃饭不行了,丁磊打电话说他很晚才能到,我们一下子多出来四五个小时。我们找了个地方吃饭,边吃边聊,相当快意,也觉得相当奢侈。平时时间是非常受约束的,突然给你很长的时间觉得是非常奢侈的事。
第二是财务的自由,不用算小账。什么事都算钱,总想着生活中每天有没有花错钱,比如你坐飞机去的上海,却后悔为什么不坐火车去,能省不少钱,或者还可以坐大巴车,更省钱,这样算的人不会开心。往往上海男人的快乐少于东北男人,就是因为上海男人算得太细。人生如果减少很多算计,不怕花错钱,不怕走错门,快乐就会很多。当然这得有个前提,就是基本的生活状态要满足。
第三个叫做角色的自由,不会被是非困扰。人一有角色就会陷入困境,比如说男人跟女人对立,老人和小孩对立,你老觉得自己是成功者,潜意识里就会和普通人对立;你觉得你是高收入者,就和低收入者对立,你一有角色就立即有一堆是非困扰,你就不开心了——人的痛苦很多来源于对是非的计较。
一个人奋斗的时候大概会有5种角色转换,一开始走进社会的时候,你会像奶奶教你的那样成为好人,这时一般是没有是非的;当你开始奋斗的时候变成能人,就开始有是非,比如大家吹捧你,让你讲创业经历,这是“是”,就是肯定你,但是你回到公司,股东一看财务报表可能说你“非”,也就是否定你,所以就开始有是非了;如果你当能人15~20年,就变成了英雄,这时候是非就更多了,而且小是非变成大是非,天下英雄任人评说,大奸大雄,像曹操那样;成了英雄以后再扛10年就变成了伟人,到了伟人阶段80%说你好,20%说你不好,你基本上已经逃避了很多的是非;如果有幸在伟人阶段熬一段,最后死去,你就会变成圣人,被贴在墙上,这个时候就都是“是”没有“非”了。人的一生,最大的困惑是90%的时间都在是非里,而且你还不一定能成为伟人和圣人。生活需要你把是非看得很清楚,或者坚守一种是非。比如你自己编一个是非,又或者你什么都不信,四大皆空,就跑到一个地方出家去。所以,一般人一生很难摆脱是非,获得角色上的自由。